正文

史詩時代(4)

印度,漂浮的次大陸 作者:郭建龍


岡仁波齊之所以成為朝圣的極致,還與它的路途遙遠、需要經歷艱辛才能到達有關。印度人為了這趟旅程,往往需要花費十幾萬盧比,折合人民幣將近2萬元,對于印度人來說已經是一筆巨款。相對而言,我在印度游歷了55天,到達了70座城市,加上在尼泊爾還待了十幾天,吃喝住行加門票全包,一共花了5000元人民幣。

簽證,對于印度人來說也是一件難事,中國政府對外國人嚴格的簽證政策使得許多想朝圣的印度人無法得到簽證,與我如此容易就拿到印度簽證相比,印度人拿中國簽證的難度要大得多。

于是,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印度人如果想到岡仁波齊朝圣,他必須努力工作積攢一筆巨款,還要忍受簽證的不確定性。如果有幸得以前往,他們還必須忍受高昂的花費,從中尼樟木口岸過境開始,必須包價格不菲的吉普車前往,在車上晃悠兩天后才能到達。大部 分的印度人還不適應西藏的高海拔和寒冷,他們還必須忍受高原反應,同時帶上大量的裝備。由于不習慣西藏的飲食,許多印度人甚至不得不帶上碩大的煤氣罐。到了岡仁波齊,他們不僅要承擔昂貴的門票,還需要雇傭牦牛和馬匹,開始三天的轉山行程。

但不管如何艱難,在岡仁波齊的轉山路上,仍然可以看見成群結隊的印度人騎著馬、帶著龐大的行李隊,步行跋涉著。

在印度的南部 城市坎奇普拉姆(Kanchipuram),有一個叫做凱拉沙的神廟,與岡仁波齊(凱拉什山)有著某種聯(lián)系。到達那兒時,一位印度的婦女告訴我,她很快就要前往岡仁波齊朝圣了,我祝福她,并告訴她如何省錢,但從她快樂的眼神中我看出她壓根沒有聽進去,對于她來說,朝圣這件事本身已經超出了經濟的范疇。

這個時期也是印度史詩描述的時期。隨著印度最早的梵語經典《吠陀經》的成型,印度的傳奇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也逐漸流傳開來。特別是《羅摩衍那》更是家喻戶曉,大神羅摩藍色的身軀在印度處處可見。

根據史詩,羅摩是一位賢明的國王,也是濕婆的化身,他的妻子悉多被居住在斯里蘭卡的魔王劫走后,羅摩借助神猴哈奴曼的幫助前往斯里蘭卡救出了妻子。猴子之所以在印度如此受歡迎,與神猴哈奴曼有著密切的關系。2000多年后,哈奴曼在中國有了化身,變成孫悟空出現(xiàn)在《西游記》之中。正是借助于羅摩,人們對濕婆的崇拜也更加廣泛。

雖然羅摩更多是一個神話,但印度人始終在試圖尋找那些和羅摩相關的古跡。他們認為羅摩出生在一個叫做阿約迪亞(Ayodhya,古稱阿諭陀,拘薩羅的首都)的地方,甚至認定其出生地就在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的下面。這座清真寺由印度莫臥兒王朝的開拓者巴布爾建立,他們相信巴布爾為了建立這座清真寺,曾經毀掉了一個印度教的寺廟,而這個印度教寺廟就是為了紀念羅摩的出生。

而摩揭陀又是四大強國中最強大的,它扮演了中國戰(zhàn)國時代秦國的角色,通過征伐逐漸削弱了其他國家的實力,并最終建立起了一個統(tǒng)一的帝國。

于是,佛陀和阿育王登上了歷史舞臺,印度進入了史實時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