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稱呼,水很深(2)

風(fēng)月有痕 作者:老貓


清代的《柳南隨筆》說,當(dāng)年嘉定有個縣丞叫李玉森,見到朝廷來的直指(巡查官員)時,稱呼對方為“大人”,對方還生氣了。李玉森解釋說:“大人這個稱呼多美啊,不用來稱呼您,這個詞兒就賤了?!闭f得對方舒服啊,臉色立刻就轉(zhuǎn)好了。

另外一個版本是,有個叫夏玉麟的小孩,稱呼縣令為“大人”。縣令不高興了,說“大人”這說法哪兒來的啊?你給我從書里找出一百個“大人”來。夏玉麟也聰明,張嘴就答:“孔門七十二賢人加云臺二十八將,一共一百個?!边@么一說,把縣令給說樂了。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大人”就逐漸普及了吧。總之,張大人李大人什么的就叫起來了。不過有一點得注意,“大人”還是官員之間的稱呼,吏員(政府聘任的無功名的辦事員)和老百姓,一定還得叫官員為“老爺”“大老爺”。

那再往前說,沒有“老爺”“大人”的時候,官場怎么稱呼呢?恐怕就是“明公”“公”一類的了。在古代,即便在一般老百姓之中,也有些區(qū)別人的稱呼。例如男青年,就被分成兩種,學(xué)習(xí)好的、家里有背景的文藝男青年,會被稱為“秀”,如張三秀、李五秀,這個“秀”字,一度成了男孩名字中的常用字。而普通的男青年,就叫作“郎”,張三郎、李五郎。

慢慢地,“秀”這個稱呼,也蔓延到女子之中。北宋祥符年間,建安有位姓徐的女子,寫了本書叫《閨秀集》,從此,會吟詩有文化的女孩子,就叫作“閨秀”。再后來呢,大家都知道了,女性基本搶走了這個“秀”字,男人們很少這么叫了。還有兩個常用稱呼:老師,同學(xué)。其實這兩個詞的歷史都不算長,全是明朝才有的。

在明朝之前,人們稱呼老師都叫“先生”,尊敬一點,“老先生”,再尊敬下去,“先生大人”。科舉的考生,對主考官自稱“門生”,叫對方“某公”??傻搅藝?yán)嵩掌權(quán)的時候,情況變了,阿諛奉承的人多,就把嚴(yán)嵩叫“老師”,再肉麻的,則叫“老夫子”,言外之意,嚴(yán)老師直逼孔圣人啊。從此,“老師”這個詞就蔓延開來,以至于大家無緣無故就互稱某老師某老師,和現(xiàn)在一樣了。這樣看,“老師”這個詞,出身還不太好呢。

至于“同學(xué)”,則出現(xiàn)在明末。以前上學(xué),一個老師教的,叫同門,同一屆考生,叫同年,沒有叫同學(xué)的。崇禎年間,江南興起了結(jié)社,最有名的就是復(fù)社。同一個社的人,互相稱呼為“社盟”??珊鋈挥心敲匆惶欤蠹叶几姆Q“同學(xué)”了。當(dāng)時的知識精英黃宗羲在一首詩的注解里寫道:“同學(xué)之稱,余與沈眉生(沈壽民)、陸文虎(陸符)始也。”他提到的這兩位,都是復(fù)社有名的文人??磥怼巴瑢W(xué)”這個詞不錯,很快就被大家用開了。到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了新叫法,成了“童鞋”了。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稱呼。文藝作品不是史書,可能用錯了大家也不知道,反正不是當(dāng)真看的。不過要用對了呢?顯得自己多嚴(yán)謹(jǐn)啊,多認(rèn)真啊,多積德啊。誰也做不到全對,追求準(zhǔn)確就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