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三網融合、數網競爭(5)

競爭與繁榮:中國電信業(yè)進化的經濟評論 作者:周其仁


政府管理基礎網能不能做到“公平接入、合理收費”,下文另作討論。這里先引一條市場并購的消息,說明《戰(zhàn)略》實在把市場潛能看低了。6月24日,差不多也就是《戰(zhàn)略》提問的語音剛落,AT&T就在美國宣布以480億美元收購TCI。這個TCI不是別人,正是在各地擁有1400萬有線電視客戶的全美第二大有線電視公司。AT&T的收購意圖,首先就是開通自1996年美國新的電信法以來志在必得的開發(fā)市話市場的新戰(zhàn)略通道,并且實現“通過一家公司的一條連線提供全方位電信服務的組合”。一般認為,AT&T與TCI的結盟,不但將合成一個電信的超級巨人(兩家公司1997年的總收入近590億美元),而且代表長話和有線電視兩種網絡資產的結盟。AT&T通過TCI的寬帶電視傳輸網絡,不但可以很方便地把它的長話業(yè)務做到1400萬戶TCI的客戶(以及潛在的總數為3300萬戶美國家庭)家中,而且可以通過發(fā)展Telephony(網絡電話)和其他互聯(lián)網服務,兩面作戰(zhàn):一面“希望能找到一種能夠與各家小貝爾進行迂回作戰(zhàn),以便能夠通過有線網絡提供地方電話服務的方法”,一面與世通公司和MCI爭奪互聯(lián)網長途市場。為此,AT&T準備與TCI一起在未來4年投資50億美元改造原有的有線電視網。其實真正重要的是,AT&T構造了一個可競爭的架構,向對手發(fā)出了一個可置信的威脅。

讀過《戰(zhàn)略》的讀者一定記得其中對擁有市話網絡的小貝爾們如何成功地“揉搓”那些長話巨無霸們的精彩描述。問題是報告的推理多少有點問題,似乎除了搬出個政府統(tǒng)管基礎網,市場就注定無法戰(zhàn)勝這種“揉搓”。這未免看輕了市場。市場是在一定游戲規(guī)則(主要是產權規(guī)則)下允許人們追逐利益的場所。只要有潛在利益,市場上總有人吃不香、睡不著,總有人“水路不通走旱路”,也總有人不斷努力創(chuàng)新和探索。潛在的市場利益越大,激發(fā)出來的實現潛在利益的能量就越大。像市話競爭、網絡通話這樣代表未來無限商機的領域,怎么可能僅僅兩年的挫折(外加35億美元的投資),就能夠迫使AT&T這樣的企業(yè)“放棄進入地方市場的企圖”?所幸《戰(zhàn)略》下筆還算謹慎,用了“迄今為止”的限定詞,因此文中的結論在1998年6月24日前還是正確的。6月24日后,這個世界上就有一個國家,美國(還不是英國這樣國土面積小的國家),就有這么一家公司,就是要嘗試著“把有線電視自成體系地改造成與電信基礎網分庭抗禮的又一通信網”。反例有了,《戰(zhàn)略》是否準備修訂自己的結論呢?

對市場潛能估計不足,就一定高估政府威權的能耐?!皣一A信息網”的設計,以政府管理為前提,假設由政府直接管理,就可以做到公平接入、合理收費。但是從經驗來看,中國的電信機構,難道不從來就是政府的一個部門嗎?如果不是政府部門所擁有政企不分的壟斷權,中國電信能夠讓消費者和社會輿論如此詬病其收費昂貴、服務低劣,而又拿它沒有一點兒辦法嗎?對此,《戰(zhàn)略》只是輕描淡寫為我國電信部門“勞動生產率低和服務質量差”,并且模棱兩可地說“勞動生產率低和服務質量差是電信業(yè)務量低的結果,也是電信業(yè)務量低的原因”。

撇開如何評價我國電信部門不談,真正要回答的問題是,當中國按照《戰(zhàn)略》的構想,把基礎信息網從經營部門劃出來交由政府直接管理之后,所有電信服務的接入價格究竟可望在一個什么水平?更重要的是,究竟有何種機制可以保證基礎網在政府手中的營運,可以像在競爭的市場上一樣,有不斷降低成本和收費的動力?遺憾的是,作為一項專門研究,《戰(zhàn)略》既沒有測算構想中的“國家基礎網”的收費水平,更沒有討論何種機制可以保證國家基礎網的接入費下降。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國家基礎信息網”方案,是否真正能夠解決我國電信收費高、服務差和業(yè)務不足等根本性問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