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有協(xié)作經驗的年輕人走進職場之后,他們將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他們習慣于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這種方式不再有固定的條條框框,而是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協(xié)作性。這些年輕人習慣于組建團隊、分享技能、快速提升并互幫互助。
互聯(lián)網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網絡相識、相知、甚至相戀,這在以往的年代是難以想象的。2010年,一段特別的姻緣就曾經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兩位年輕人通過新浪微博相識,互相關注、轉發(fā)、評論,通過微博互發(fā)私信、互訴衷腸,整個戀愛的過程都沒有離開微博的幫助。當男孩向女孩大膽地求婚時,女方卻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即征集1萬條微博來轉發(fā)求婚的微博。這一新穎的求婚方式很快就吸引了眾多微博網友的瘋狂轉發(fā),不到8個小時,求婚微博轉發(fā)數(shù)量就突破了1萬條,最終甚至超過了3萬條。
2011年,兩位幸福的年輕人在婚禮現(xiàn)場分別用手機發(fā)送了一條微博:“我愿意”。至此,微博協(xié)作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微博也被廣泛用于各種公益性的社會項目。于建嶸博士是中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在2011年1月25日注冊了新浪微博,號召中國網民在微博上張貼那些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的兒童的照片,希望孩子的父母可以從中找到自己丟失的孩子。
乞討兒童無疑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通常是被拐賣和虐待的受害者,在中國的許多城市,都能夠看到兒童和青少年沿街乞討的情形。于博士承諾,要為通過微博提交給他的所有乞討兒童照片創(chuàng)建一個數(shù)據(jù)庫。
此后,廣大的微博用戶用自己的手機隨手拍下了幾十萬張照片并上傳至微博,于博士再將這些照片重新張貼,為流浪兒童創(chuàng)建了巨大的“張貼板”。
于博士的項目喚起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深度及嚴重性的廣泛關注。他向幾百萬網民發(fā)出了非常簡單的請求:無論何處,如果你看到行乞兒童,請停下腳步,用幾秒鐘的時間給那些可憐的孩子拍張照片。因為,你的一張照片有可能會改變一個乞兒的命運。截至目前,在于博士所發(fā)起的項目幫助下,已有好幾個離散家庭重獲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