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序:寫在記憶的荒漠上(4)

當世界年輕的時候:參加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的中國人 作者:倪慧如


另一批華人志愿者是有長期留學和在海外工作經(jīng)歷的知識分子和工程師,在這里,我不能不提一下湖南人張紀。張紀從上海復旦中學畢業(yè),1918年赴美留學,他先去了伯克利加州大學,隨后轉(zhuǎn)入明尼蘇達大學讀礦冶工程,大學畢業(yè)后在奧立佛礦場公司找到一份工程師的位置,一心想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1929年10月,華爾街的股票市場突然崩盤,引發(fā)全球經(jīng)濟大蕭條,同時也將張紀的美國夢打個粉碎。《當世界年輕的時候》一書的作者發(fā)出如下感慨:“本來他是一個往上爬的中產(chǎn)階級,然而工廠一張薄薄的解雇單,使他一夜之間跌落成無產(chǎn)階級,像千百萬失業(yè)者一樣,他嘗到了饑餓寒冷的滋味?!睅啄旰?,張紀毅然決定參加西班牙的國際縱隊——當時很多美國人不顧政府的警告,冒著諸多風險跑到西班牙參加林肯縱隊,這些人在大蕭條的經(jīng)歷和張紀很類似。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也對兩位作者產(chǎn)生了更多的好奇。在紐約那次“中國與西班牙”的會議碰面之后,我再次聽到他們的消息是在2011年的夏天,準確地說,是在6月22日。那天,我忽然收到倪慧如的電郵,她寫道:“寧遠昨日啟程,已抵達希臘。過兩天,他們要與其他船只會合,組成‘國際自由船隊’向加沙挺進。我自己留在美國。船上的人面對真實的危險,但他們下決心挑戰(zhàn)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我當時在北京,發(fā)現(xiàn)鄒寧遠參加的那次行動在國外媒體上有大量的報道,但國內(nèi)并沒有傳播。三十四名有良知的美國人——包括著名作家愛麗絲·沃克爾(Alice Walker)以及一位八十六歲高齡、“二戰(zhàn)”時進過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不顧美國政府和希臘政府的阻撓,與二十個國家——西班牙、加拿大、瑞士、愛爾蘭等——的十一個船只聯(lián)合行動,試圖突破以色列政府對加沙巴勒斯坦人民的封鎖。鄒寧遠所在那條美國船名叫“無畏的希望”(諷刺地借用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話),上面載著上千封美國人民寫給巴勒斯坦人民的信。聽到這個消息后,我為寧遠的人身安全捏了一把汗,因為前一年沖擊加沙封鎖線的那次“國際船隊”的行動中,就有九人在以色列特種兵的暴力下喪生。后來得知,希臘當局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在海上劫持了“無畏的希望”,不僅扣押了船只,還對船長提出了法律訴訟。那次行動沒有獲得成功,但幸而也無人喪生。

我不由猜想,倘若倪慧如和鄒寧遠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他們無疑是最早報名參加國際縱隊的華人志愿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