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文人雅園到湘鄂同樂會

北京秘境2:48段重新發(fā)現北京的旅程 作者:《TimeOut 北京》雜志


湖廣會館:歷史大戲一出接一出

從文人雅園到湘鄂同樂會

在兩廣路虎坊橋路口的西南角,臉譜造型林立的小廣場旁,一座青墻紅梁的小院兒獨立于周邊高樓大廈中。欄雕大門顯得格外肅穆,步入其間更是別有洞天,面積近三千平方米的院落已形成戲樓、茶樓、酒樓、博物館“三樓一館”的格局。

您別小看了這位于南城的院落,當年可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來居住。清朝名士徐乾學、岳鐘琪、張惟寅、劉權之、王杰、葉繼雯等都曾在這里居住過。直到嘉慶年間,它有了這個如今世人皆知的名字——湖廣會館。湖廣建省始于元代,1376年兩廣分出后,專指兩湖。

如果不是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廢除,湖廣會館仍會像它建立之初那樣主要用來招待湖南、湖北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們。因這個緣由,文昌閣就成了會館中的重要建筑。這一保存完好的文昌閣現在位于會館中部,前有1830年加蓋的大戲樓,后有供會議用的寶善堂、供宴飲的楚畹堂和會客的風雨懷人館。再往里走,便是竹木疊嶂、籠雀啁啾的花廊。博物館工作人員還會饒有情趣地種些絲瓜、葡萄等植物添些色彩。而鄉(xiāng)賢祠則是庭院中最顯眼的處所,如今門外掛著“北京戲曲博物館”的牌匾。

文昌閣對面的門廊拐角處還有幾幅壁貼。葉名琛、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的大學士匾,曾國荃、胡林翼等人的封爵匾,還有劉子莊、黃自元等三十一人的狀元、榜眼、探花、傳臚匾等在此都有記錄。據《北京湖廣會館志稿》記載,但凡公署、祠廟、名跡勝地都會留下匾額對聯(lián),然而新中國成立后,湖廣會館因長期用作民居,到了20世紀60~70年代,這些匾額多被居民拿去劈柴取暖用了。從現存的牌匾上看,在湖廣會館留下名字最多的就屬一等侯爵、同治朝的曾國藩。

繼1830年增設大戲樓后,湖廣會館第二次大修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官至禮部侍郎的曾國藩倡議重修,新增了風雨懷人館,確定了會館的整體格局。曾國藩1871年10月11日在這里度過了他的六十大壽。這個脾氣古怪的老頭兒覺得只有在這里才“宛在洞庭云夢”,能夠感覺到水鄉(xiāng)澤國的萬千氣象。于是當他神清氣爽地坐到會館戲樓里,在“將出”“相入”門簾開開合合、鼓鈸咣鏗鏘中寫下了這副文采橫溢的戲樓楹聯(lián):“魏闕共朝宗氣象萬千宛在洞庭云夢,康衢偕舞蹈宮商一片依然白云陽春?!?/p>

上聯(lián)說的是瀟湘夜雨八百云水的湖南,下聯(lián)道的是楚天黃鶴伯牙知音的湖北。一生尚武的曾國藩,置身湖湘音韻,總在他鄉(xiāng)望故鄉(xiāng),情纏意綿。第二年便與世長辭,一掬黃土一把老淚拋灑在了他并不鐘愛的異鄉(xiāng)。

修建湖廣會館本著“正月團拜、聯(lián)絡鄉(xiāng)誼、同聚一堂”的初衷。不論是清末還是民國,每到春節(jié),兩湖旅京人士便會集在會館里,“上自一品大員,下到末秩平民,同聚一堂,杯酒聯(lián)歡,共敘鄉(xiāng)誼,霓裳歌舞,同樂三日”。至今館內還保存著1944年正月團拜的照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