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對比效應
與上述營銷學和行為經(jīng)濟學中的“對比效應”相關,心理學和新聞傳播學里的“對比效應”更加廣義,它指的是,我們對一件事物的感知,如溫度、顏色、形狀、大小、長短,并不完全取決于它本身,而是取決于它和什么樣的東西放在一起。一件事物是否吸引人,很多時候是源于周圍事物對它的“襯托”。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比效應”現(xiàn)象不勝枚舉。我是個籃球愛好者,業(yè)余時間里最喜歡看美國的NBA比賽。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最喜歡的NBA球隊是火箭隊,原因當然是姚明。然而,令人惋惜的是,2011年,姚明宣布從NBA退役。更令人遺憾的是,NBA居然陷入了長達幾個月的停擺。于是,我開始看中國的CBA比賽。有一次,我在看CBA比賽的電視直播時,意外發(fā)現(xiàn)姚明被邀請作為嘉賓評論員。不幸的是,這時緊挨著坐在他身邊的主持人顯得身材如侏儒般矮小。事實上,該主持人身高大約有1.8米,和普通人相比是高個子。
我的一位女同事給我講過這樣的親身經(jīng)歷。在中國,她的身材并不算苗條或者纖瘦,而是比較豐滿甚至是微胖。去年夏天,她去美國紐約旅游,順便去了曼哈頓中城的梅西百貨商店(Macy's)買衣服。當時,她按照國內(nèi)的習慣,叫服務員拿給她中號衣服試穿,結(jié)果完全出乎意料,她發(fā)現(xiàn)自己像是被裝進了一只麻袋。于是服務員給她換上小號衣服,結(jié)果居然還是大了一圈,連服務員都對她說:“我的天,你簡直太瘦了!”女同事告訴我,這是有生以來她第一次聽到別人拿“瘦”來形容她。那一刻,她一下子找到了做美女的感覺,非常開心地掏錢買下兩件“超小號”。當她從梅西百貨出來時,不僅時裝收獲滿滿,而且信心也滿滿的。
“對比效應”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企業(yè)可以對此巧妙利用,從而使企業(yè)的廣告和傳播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