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新建不久的大型商場中我找尋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二份工作。這份工作是家電銷售員,專門售賣電視機、VCD、音響、家庭影院,月工資300元。老板姓顧,是一位三十多歲且又黑又胖的中年人,面相很兇,但人很和善。我很敏銳地感覺到他并不滿意我,或許是因為我的年齡,或許是因為我沒有經驗,但他還是選擇留下了我,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決定培養(yǎng)我。為此我很感恩,即便離開這里以后,我仍舊介紹了很多客戶來照顧他的生意。
那年月的家電市場競爭很激烈,首先對銷售員的要求極高,必須得熟練掌握各種電器的操作、原理以及配置、價格、售后服務等;其次還得能說會道,簡單的幾句交談就得抓住顧客的購買需求,想要讓顧客乖乖地掏錢買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每一家的銷售員都是靠嘴皮子吃飯的,關鍵就是看誰能切中顧客的要害,誰能洞悉顧客真正的購買心理;最后,想當一名稱職的銷售員還必須有健壯的身體,因為賣給顧客的貨品都得親自去提,倘若賣的是VCD之類的小家電,自然是不值得一提,但是電視、音箱之類的大家電,就足以考驗一個人的耐力了。我曾經獨自從倉庫中拽出一臺34寸的電視機,也曾經獨自從倉庫中背出200升的電冰箱,每每回想起來,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種艱辛。
開始上班的時候,顧老板對我的定位很明確,就是學徒工。閑暇的時候我就看各種家電產品介紹,聽老板如何去賣貨,不過每天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是干著攬人的活兒。那年月,家電商場都分成若干的攤位來經營,一家專賣一兩個品牌產品,所以每家銷售員都會站在門口招攬生意,有的靠禮貌和微笑,有的直接生拉硬拽。我承認我很靦腆,扯著嗓子跟顧客拉拉拽拽的事情我干不出。但盡管如此,我仍舊紅著臉拿著傳單招攬著顧客,顧老板雖然對我這種招攬方式未置可否,但是我分明能感覺到他那雙眼睛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瞧。
與相鄰的別家銷售員閑談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顧老板也是個老資格的家電銷售員,一直在這個商場里打工,直至去年才租下了這個攤位當起了老板。只可惜,他的資金很有限,只能代理一些三流的品牌,所以銷售狀況一直不佳。在當時,國內電視機銷售行業(yè)以長虹、康佳這兩個品牌為龍頭;二流的國產品牌如熊貓、金星、創(chuàng)維、海信、廈華、高路華等也能占據(jù)一席之地;至于進口品牌如索尼、飛利浦、LG、松下等更能從中分上一杯羹。而國內VCD的銷售行業(yè)更是萬燕、愛多、金正、奇聲、萬利達、新科的天下,如當下火得一塌糊涂、各個娛樂節(jié)目都會贊助的步步高電子,在當時根本就沒有市場份額,充其量只能算個雛兒。
原本我并不知道品牌優(yōu)勢對于家電銷售的重要性,只覺得這些電器都長一個樣,誰能賣得多全憑技巧和運氣??稍诩译娚虉龃藥滋旌笪也琶靼诪楹晤櫪习迕刻於伎嘀粡埬樍恕N矣浀卯敃r他經營的電視機品牌叫作福日,是日本日立電器在福建聯(lián)營的家電品牌。這品牌說好不好,說爛不爛,如果當作進口電視機推銷給顧客,還偏偏叫作福日,就連外包裝和電視機的廠標都用福日的字樣,根本就體現(xiàn)不出進口電視機的優(yōu)勢,甚至很多顧客都會把它當成雜牌機或是貼牌機;可若是把它當作國產電視機推銷給顧客,價格又貴得驚人,不但沒有任何的價格優(yōu)勢,反而平均每臺的售價要比國產品牌貴300~1000元。說實話,那年代的福日電視機質量確實上乘,很少有返修機之類的質量問題。只可惜,老百姓們根本就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