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要分析失敗之因。之所以失敗,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就要在失利后好好找找原因,到底失利在什么地方??赡苡行┤藭@樣,考試之后就讓它過去,不再理了,更怕觸及那根受傷過的神經(jīng);也有些人總是抱怨非關(guān)鍵的原因,如精神狀態(tài)不好一時發(fā)揮失常、考試不夠公平,等等。這些做法都不利于自己的提升,很可能下次考試時,成績?nèi)允遣焕硐搿N乙娺^不少人每次考試成績都不佳,甚至越考越差,然后責怪這責怪那,一味找客觀原因,就是不好好分析主觀原因。合理的做法是應該正視現(xiàn)實,仔細想想考試時哪些做得不好,為什么做不好,多從自身剖析,總結(jié)出失敗之因和經(jīng)驗教訓。失利的原因有許許多多,包括自己答題能力不夠、對某一模塊不熟悉、知識面太窄、考試時太慌張、時間把握不合理、答題速度太慢、字跡潦草等,要找出真正癥結(jié)來,如針對筆試,考后可以對照答案,自然知道自己哪些類型的題做錯了;對于面試,考后也可以上網(wǎng)找找別人的解答,進行比較,也可以跟高手聊聊天,讓人幫忙查找原因,給予指點。像我本人第一次參加公務員考試時,對數(shù)學題和演繹推理題做不好,花了許多時間都不確定答案,只好隨便猜一個。考后跟同學聊聊,知道自己沒把握的那幾題都錯了,由此我自然知道自己在數(shù)學題和演繹推理題方面比較薄弱。在第一次面試時,是秋天,天氣不算熱也不算很冷,我選擇穿襯衣面試,到考場才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考生都是西裝革履,儀表堂堂,風度翩翩,令我相形見絀。我自然知道自己對服裝選擇出現(xiàn)了偏差,此外,在回答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反應速度不夠快,要思考許久才能回答,而且邏輯混亂,說了第一,但下文沒有第二,且答得不深入,考試自然失利了,不過我能夠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失敗原因。
再次是要彌補差距。查找了原因,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薄弱點,了解了自己跟別人的差距,那接下來最關(guān)鍵的就是要對癥下藥,彌補差距,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這需要考生不怕困難,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認真復習,努力攻讀,通過日積月累,增加知識的積累,到時候不管遇到什么考題、什么場合,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像我本人,在5次面試中,有4次成績都是第三名,3次倒數(shù)第一,1次倒數(shù)第二(當時四個人面試),夠差的,連我自己都很慚愧,甚至不好意思跟別人提我的名次。由此,我知道面試是我的一大弱項。但我不相信自己無法逾越這道坎,后來經(jīng)過奮斗,在國考時我的面試成績就位居第一,實現(xiàn)總分反超,這不是靠偶爾因素,也不是自己超常發(fā)揮,更不是面試官可憐我,而是我通過努力,不斷彌補差距,讓自己的實力達到了高層級。
在這里,我想特意向跟我一樣的廣大平民子弟說,平民子弟沒有良好的教育條件,先天基礎(chǔ)比較薄弱,物質(zhì)比較貧乏,更沒辦法“拼爹”,由此,會遇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失敗,遭遇更多的挫折,但不用抱怨,不能責怪自己生錯了地方,不要責怪父母為何不當大官、為何不當“官一代”、“富一代”,我們需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借助失敗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以頑強的意志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實現(xiàn)平民大翻身,鯉魚跳龍門。這樣的成功,比起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成功”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