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帥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帥”
1950年10月19日黃昏,鴨綠江。
北國深秋的寒風(fēng)中,冷雨滴滴。
就在這一天的傍晚,按照毛澤東主席的命令,26萬中國大軍云集江邊,準(zhǔn)備過江作戰(zhàn)。
《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p>
其實,志愿軍過江,既沒有雄赳赳,也沒有氣昂昂,而是默默無聲。
無聲,悄悄地,默默地。
就像中國北方莊稼漢子的訥言一樣。
于無聲處聽驚雷。
于無聲處,卻要聽到驚雷,聽到中國軍人乃至中華民族憋了百年的一聲驚雷。
這個驚雷,震驚了整個世界。
長長的隊伍,彎彎曲曲,前望不到頭,后望不到尾。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第38、39、40、42軍共四個野戰(zhàn)軍,還有三個炮兵師,分別在安東、長甸河口和輯安三個鴨綠江渡口,分排六列,幾乎同時悄悄開赴戰(zhàn)火紛飛的朝鮮戰(zhàn)場。
安東,就是現(xiàn)在的丹東,一個著名的渡口。
有兩輛汽車,趕過隊伍,急駛前行。
一輛吉普車,一輛卡車。
汽車越過隊伍,駛過鴨綠江,迅速消失在朝鮮新義州的茫茫夜色中……
誰也不知道車上坐的是誰,誰也不知道他們提前進入戰(zhàn)場要干什么。
車上坐的,就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
大軍未開進,司令官就攜電臺車,提前開進了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
意想不到的是,一開進朝鮮,司令員彭德懷就遇到了麻煩。
他竟然與軍隊失去了聯(lián)系!
原來,按照毛澤東的要求,為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志愿軍所有電臺在入朝時,全部實行靜默。包括司令員彭德懷的。
由于著急開進,彭德懷的電臺車還掉了隊。
就是說,連那臺實行靜默的電臺,也不在司令官的手里頭了。
這事鬧的,呵呵。
好比元帥沒了傳令兵,那可怎么指揮打仗?到了要用時,彭德懷著急了,急得直嚷嚷:“他娘的,兩手空空,又聾又瞎,叫我怎么打仗?”
仗未開打,中國軍隊竟然“帥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帥”。
這仗可怎么打喲!
有一正,就有一負,這就是辯證法。
麻痹了敵人,同時也麻煩了自己。美國軍隊偵察不到中國軍隊的聲音,中國軍隊也聽不到自己的聲音了。
那為什么還要這么決策?
這就要看是正大還是負大,正大,則可選擇;負大,則放棄。凈好沒壞的事,天底下根本就不存在。
很多人一輩子干不成事,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什么都想要。
想發(fā)財,又不想冒風(fēng)險;
想干事,又不想得罪人;
想抱西瓜,又不想丟芝麻。
結(jié)果什么也得不到。
一入朝,彭德懷就深入到敵后去了
深入,這是常掛在人們嘴邊上的一個詞兒。
領(lǐng)導(dǎo)常教導(dǎo)人說,做事要深入。但什么是深入、怎樣算達到了深入,很多人都未必有正確的理解。
志愿軍的統(tǒng)帥、前線司令官彭德懷做事,你看看是不是深入?
他有多深入呢?
10月21日晨6時,由朝鮮外相帶領(lǐng),彭德懷深入到一個叫大榆洞的地方,與朝鮮領(lǐng)導(dǎo)人金日成會晤。
會晤時,他們發(fā)現(xiàn),天上大批敵機呼嘯而過,四周炮聲隆隆、坦克橫行。
臨天崩而不驚,處地裂而不懼,這是一名大政治家、大軍事家的重要素質(zhì)。
在這里,我想到了毛澤東,毛澤東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統(tǒng)帥。當(dāng)胡宗南的大軍開到延安附近時,毛澤東仍然在看資料,直到胡宗南大軍的槍炮聲響成一片,幾乎就要到了延安城下時,毛澤東才在大伙的催促下,跨馬揚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