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多年來,她觀察到,信息不對稱在走向衰落。過去,客戶要一家店一家店地收集信息?!敖裉?,他們還沒出現(xiàn),事前調(diào)查就基本上做完了。很多時候,他們受過的教育比我們還多?!边_維什說,“我剛大學畢業(yè)時,汽車的出廠發(fā)票是鎖在保險柜里的。我們完全不知道自己賣出的車成本價是多少。如今,顧客會告訴我。”
既然買家知道得比賣家還多,賣家就無法再壟斷信息、傳遞信息了。他們轉(zhuǎn)而管理信息、澄清信息——也就是幫助買家理解眼花繚亂的事實、數(shù)據(jù)和選項。達維什說:“如果客戶有任何問題,我會說,‘來,我們?nèi)パ┓鹛m的網(wǎng)站’一起弄個清楚?!?/p>
她承認,“你走進汽車專賣店,心里仍然想著會碰見穿格子外套、滌綸西褲的男人?!钡蝗邕@樣的衣著打扮業(yè)已過時,它們讓人聯(lián)想到的那種滑頭做法也早就過時了。事實上,我們對銷售的大部分看法,并不來自銷售的內(nèi)在本質(zhì),而是來自長久以來界定了銷售場合的信息不對稱。一旦信息不對稱弱化,蹺蹺板就重歸平衡,一切都反了過來。
舉例來說,達卡斯有一項不同尋常的招聘策略:他們很少聘用經(jīng)驗豐富的銷售員,因為這些人說不定養(yǎng)成了壞習慣,或是擁有老派的銷售認識。出于同樣道理,達維什相信,許多銷售培訓項目“太機械了”,會把人變成推銷機器,只會按照提示背劇本,施展高壓手段讓顧客作決定。“我們招聘新人之后,會給他們上一個星期的銷售課,但內(nèi)容并不只跟銷售有關。我們會探討客戶服務和社會化媒體?!?/p>
最重要的是,人們要在變化之后的這個領域取得成功,需要的技能并不像過去想的那樣,夸夸其談、一味逢迎、狠敲竹杠。達維什說,她最想尋找的素質(zhì)是“堅持”。但她還提到了一種從未出現(xiàn)在本章開頭兩團詞云里的東西:共情。
她告訴我:“關懷這種東西,你是沒有辦法訓練別人的?!痹谒磥恚硐氲匿N售人員會經(jīng)常自問,“如果是我自己的媽媽坐在那兒,想要得到服務或是購買汽車,我會怎樣決定呢?”聽起來挺高尚。但也許,現(xiàn)如今你就得這樣賣汽車。
喬·吉拉德是我們身為買家必須時刻小心的一個原因。而塔米·達維什能夠生存下來并蓬勃發(fā)展,則是因為她秉持賣家的謹慎精神。
信息不對稱的衰減,并未終結(jié)一切欺騙、說謊以及其他卑鄙手法。最近,華爾街、倫敦金融城和香港的金融騙局,都證明了這個遺憾的事實。比如,有誰搞得懂什么是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嗎?要是產(chǎn)品十分復雜,大有潛力牟取不義之財,就會有人想方設法地保持信息不對稱狀態(tài),另一些人則選擇徹頭徹尾的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