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爸爸應有的樣子。那種以為只要可以賺很多錢、解決經(jīng)濟上的問題,孩子就可以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想法簡直就是妄想。40~50歲的夫妻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各司其職就可以把孩子照顧得很好,所以那時他們并不會感到有任何不安,但是當孩子開始讀初中、高中時,如果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爸爸要求的標準,那么丈夫就會對孩子的學習進行干預,這也會使夫妻間的隔閡越發(fā)白熱化。因為這時候妻子和孩子會詰問他,為什么一直都不作為的爸爸在這件事情上要突然擺出爸爸的權威,他們會看爸爸這個存在很不順眼。
那么三十幾歲爸爸的情況怎么樣呢?三十幾歲的爸爸會感受到,曾經(jīng)妻子和自己的人際關系比例是1∶1,而在孩子出生后,這一比例就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而且隨之而來的責任,讓他們有一種患上了抑郁癥的感覺。與四十幾歲的爸爸不同,三十幾歲的爸爸們希望在撫養(yǎng)孩子的責任中,妻子可以幫他們分擔一部分經(jīng)濟上的責任。他們希望妻子也和自己一樣出去賺錢養(yǎng)家。這個年齡段的爸爸比四十幾歲的爸爸更顧家,但是在孩子生病哭泣的時候,他們也希望妻子可以一手解決。因為初為人父的他們?nèi)匀粫械接行┝Σ粡男?、手足無措。這樣一來,三十幾歲的父母都很清楚他們要一起照顧孩子、一起分擔家務。然而,夫妻間的矛盾就會在這里產(chǎn)生。
40~50歲的夫妻在育兒上分工明確,丈夫不會幫助妻子帶孩子,妻子也不會對此心懷抱怨。如果丈夫可以掙很多錢回家,妻子反倒會隱隱地希望丈夫不要過于關心育兒。但是三十幾歲的夫妻沒有涇渭分明地劃分彼此的領域。他們都希望對方可以為自己包辦一切。丈夫希望妻子又能工作,又能照顧孩子,還能操持好家務,而妻子卻希望丈夫不僅可以賺很多錢,而且可以幫助自己照顧孩子、分擔家務。所以私下里,丈夫想要妻子可以像自己很會帶孩子的媽媽一樣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妻子希望丈夫可以像自己完全不管育兒和家務的爸爸一樣賺很多錢回家。但是,夫妻雙方的責任越混亂,越是要求對方是一個多面手。因為這些父母與四十幾歲的父母相比,成長的環(huán)境相對富足,所以他們要求的標準也會相對較高。他們深諳并想要得到最好的東西。所以,如果他們的配偶沒能做到最好,那么他們會抱著不安與憤怒生活。事實上,如果三十幾歲的夫妻想要過得相對舒心,那么他們有必要將自己過高的人生標準降低一兩個臺階。而且還有必要降低一下對生活要求的標準。如果他們一意孤行,那么這對夫妻將很難克服橫亙在他們之間的阻礙。三十幾歲的夫妻應該學會降低自己對鐘情之物的標準,并懂得感激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