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英鎊的崛起
因為中國失去了主權貨幣的調控權力,所以每走一步都在被動地應對外部的變化。那什么是貨幣主權呢?國家貨幣主權是國家對本國貨幣行使的最高權力,是不容許外國干涉的排他性權力。具體特征體現在:
第一,國家有權確定本國貨幣制度的權力;
第二,國家有鑄造金屬硬幣、印制紙幣、確定貨幣幣值和發(fā)行貨幣的權力;
第三,國家有調控貨幣升值或貶值的權力;
第四,國家有實行外匯管制的權力;
第五,國家有建立貨幣儲備的權力。
由于中國失去了主權貨幣的調控權,因此白銀升值同樣給中國以沉重的打擊。1933年,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為了爭取白銀集團的支持,頒布了白銀購買計劃。這一計劃的本意是想通過提升白銀價格,為白銀生產商提供補償。
但白銀價格的上升使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也上升,從而導致出口大幅度下降。原本在1930年代的世界大蕭條中,中國因為實行的是銀本位,所以沒有受到世界經濟蕭條的影響,但白銀購買計劃卻使中國在大多數國家都開始從大蕭條走向復蘇時走向了蕭條,最后甚至迫使中國退出銀本位,采用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其框架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貨幣的含金量。各國可以自由鑄造貨幣和自由兌換,黃金也能在各國自由輸入和輸出。人們將持有的紙幣以貨幣含金量為標準兌換為金幣即可。而金本位制的確定,也是以英鎊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