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瘞旅文》,字字是血
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編輯的《古文觀止》,是發(fā)行量最多、影響力最大的文言名篇薈萃,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國古文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全書僅二百二十二篇文章,其中明朝只有十二人的文章入選,而唯一能夠被選入三篇的作者,不是劉基,不是宋濂,不是歸有光,不是李夢陽,不是這些文壇領(lǐng)袖、文學(xué)大師,卻正是本書的主人公,文學(xué)票友王陽明。
王陽明入選的文章是《瘞旅文》《象祠記》和《稽山書院尊經(jīng)閣記》。其中前兩篇都寫于貴陽。
這篇作為祭文的《瘞旅文》,可謂字字是血,行行是淚,讓讀者無法不動容,無法不震憾?!豆盼挠^止》中也收錄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張溥的《五人墓碑記》等祭文,但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感人程度來說,與王陽明的文字還有一定差距。
生與死,不僅是哲學(xué)家熱衷考慮的問題,也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要面對的煩惱。不知不覺間,王陽明從北京流放到千里之外,已經(jīng)兩年多了。他非常想念京城的那些朋友,非常關(guān)心從京城傳來的消息。當(dāng)他聽說,有一個京城來的小吏到了貴陽郊外,投宿到苗人家中時,當(dāng)然是非常激動的。
第二天一早,他就急不可待地想見那個小吏,結(jié)果派仆人打聽時,人家已經(jīng)出發(fā)。就在還為自己沒見到人而可惜之時,第三天,卻得知一個噩耗:小吏和他的兒子、仆人都死在了路上!
王陽明無比傷感。他十三歲喪母,三十出頭就患上了重癥,對死亡的敏感遠遠超過常人,誰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自己,誰知道自己的尸體能安埋在何處呢?他滿懷悲憤,寫下了這篇字字是血的祭文。
優(yōu)秀的作品,可以流傳千古,當(dāng)然也可以超越時空。文言文的表現(xiàn)力無疑更加到位,更能震憾我們的心靈,但翻譯成白話文,照樣可以讓我們感動:正德四年秋的八月三日,有位吏目從京城過來,我不知道他的姓名。他帶著一個兒子和一名家仆,將要去遠方上任,路過龍場,在當(dāng)?shù)氐拿缛思抑型端蕖幕h笆間我看到了他們,當(dāng)時天氣陰雨昏黑,本想向他打聽北方發(fā)生的事情,卻沒有成行。第二天一早,我派人去找他們,卻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走了。
快到中午時,有人從蜈蚣坡下來。對我們說:“一個老人死在了坡下,旁邊兩人,哭得非常難過。”我說:“想必是那個吏目去世了,真讓人傷心!”接近黃昏時,又有人過來告訴我們:“坡下死了兩個人,旁邊有一個坐著嘆氣?!蔽以儐柲莻€人的相貌,判斷是吏目的兒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從坡上下來,告訴大家:“我看到坡下有了三具尸體?!蹦抢裟康钠腿艘菜懒耍√屓藗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