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人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機會(1)

心學圣人:王陽明 作者:燕山刀客


別人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機會

轉眼又過了三年。弘治十二年(1499)正月,王守仁又一次來到北京,準備第三次參加會試,但這一年,沒有多少人看好他。他雖然才華出眾,小有名氣,但就文章詩賦來說,他和當時另一個七零后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我敢打賭說,各位讀者也許不熟悉這人的生平事跡,但對他的名字一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他的知名度絕對高于王守仁。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唐寅唐伯虎。

唐伯虎是江蘇吳縣人,老家山西晉昌,而他經(jīng)常自稱“晉昌唐寅”。他生于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和明孝宗同年出生。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出生時間,居然是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因此家人給他取名唐寅,字伯虎。

唐伯虎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他最拿手的還是作畫,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沒有拜過什么名師,靠自學就躋身大明最優(yōu)秀的畫家行列。

十六歲時,唐伯虎去蘇州參加童子試,就以第一名的成績拿到了秀才資格,在這座名城里傳為佳話。他的面前,似乎已經(jīng)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只等這個才子來走過。

但天有不測風云,隨后短短幾年內,唐伯虎的父母、妻子和妹妹相繼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也嚴重干擾了他參加科舉的熱情。直到二十九歲時,在親朋好友的資助下,他才去南京參加了江蘇省鄉(xiāng)試,并一舉取得了全省第一——解元。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個大腦,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有些人可以輕松跑完一萬米不出汗,有些人上個三層樓卻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就科舉來說,多少人日夜苦讀,從青春年少考到滿頭白發(fā),都無法取得舉人身份,范進那樣的已經(jīng)算不錯了;而唐伯虎獲得解元榮譽,卻顯得那樣駕輕就熟,甚至是漫不經(jīng)心。

因為他的目標遠遠不是一個解元,而是連續(xù)獲得會試與殿試第一(會元與狀元),連中三元。

這一年的會試,王守仁與唐伯虎同時在北京參加。試卷一發(fā)下來王守仁很快就發(fā)現(xiàn),有一道策論題目相當困難。一些學子只是看了題目,就當場兩眼一黑,被抬了出去;一些學子瞪著絕望的雙眼,抓耳撓腮想了半天依然無從下手;另一些人則干脆草草寫完,就此放棄。王守仁盡管還是能有話可說,但也感覺相當吃力,對于能不能中進士,他已經(jīng)不敢抱太大希望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