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場作戲,認真你就輸了
格竹失敗,連帶大病了一場,讓王守仁暫時放棄了快速成圣的幻想。在那個時代,讀書人還是需要靠科舉獲得功名,進入仕途的。你可以輕視科舉,但你不能回避它。你可以認清它扼殺創(chuàng)造力的模式,但你不能被它所扼殺。一個進士身份并不意味著下半輩子可以衣食無憂,但至少為你開啟了通向成功大門的可能性。不然,即使像唐伯虎一樣才高八斗,還不是一樣郁郁終生。
當然,王守仁卻沒有這么多煩惱。想想啊,王華已經(jīng)是當朝狀元了,自己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只是老王家第二個狀元,不可能超過老爸。那么,一件注定帶不來重大突破的事情,何必要付出太多呢。
再說了,自己的志向,不是早就確定了嗎?“中狀元絕不是第一等事,讀書學(xué)圣賢,才是最重要的……”
王天敘去世之后,王華把家搬到了山陰(今屬紹興)。余姚和山陰都屬于紹興府,距離也只有幾十里。王華讓兒子留在家鄉(xiāng),全力應(yīng)對科舉。王守仁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還有四個叔叔也和他一起備考。
弘治五年(1492)八月,王守仁去杭州參加浙江鄉(xiāng)試,順利地考中舉人。而他的四個叔叔卻集體落榜,人和人之間確實有差距,不服不行啊。王守仁不知道,就在他中舉后沒多久,一個叫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意大利航海家就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但他知道,不遠的前方也有一塊新大陸,等待自己去征服。
按說王華已經(jīng)是京官,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在順天府報名參加鄉(xiāng)試,這樣競爭還不那么激烈,考中的希望還會大些。浙江,這是文曲星扎堆下凡的地方!這里的每一個鄉(xiāng)村都能冒出一個才子,這里的每一條小巷都能培養(yǎng)一個狀元。王華讓自己的孩子回老家鄉(xiāng)試,既是不想讓同事說閑話,也是對兒子有足夠的信心。而他的兒子,果然也沒有辜負老爸的期望。
二十一歲就考中舉人,取得第二年入京會試的資格,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王守仁的浙江老鄉(xiāng),大明開國第一謀臣劉伯溫,二十二歲中舉,第二年去大都參加會試,高中進士。王守仁的天分和努力,都與劉伯溫差距不大,那么,他會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呢?當初老爸把自己趕回老家復(fù)習(xí),這下,終于可以回到北京,享受大城市的生活了。與無數(shù)長途奔波的學(xué)子相比,身為官二代的王守仁,確實有更好的條件,也有更足的底氣。當別的考生還在路上苦苦奔波之時,他就可以在自己家里的書房中,泡一杯好茶,焚一炷好香,心平氣和地準備考試了。王華本人就在翰林院任職,為了避嫌,他早帶著漂亮妻子出去度假,和兒子不見面了。
會試在第二年的二月進行,連考九天,在這一個多星期里,考生被統(tǒng)一安排在封閉的房間中答題,吃飯都是從窗口傳遞,待遇有些類似囚犯。這既是智力與學(xué)識的較量,也是體力與毅力的考驗??贾辛?,至少可以獲得進士資格,有了入朝為官的機會,以及無限的可能;考不中,就得再繼續(xù)苦讀三年,再努力三年,再糾結(ji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