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大西洋沿岸之戰(zhàn)(1)

高盧戰(zhàn)記 作者:(古羅馬)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公元前56年)

7. 經過這些戰(zhàn)事之后,愷撒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認定高盧地區(qū)已被完全平定,他征服了比利時人,驅逐了日耳曼人,還戰(zhàn)勝阿爾卑斯山區(qū)的塞杜尼人,因而準備在冬天出發(fā),到伊利里亞去,參觀當地各部落,了解一下當地情況。可就在這時,高盧再次爆發(fā)戰(zhàn)爭。 這場戰(zhàn)爭的起因如下,年青的普布利烏斯·克拉蘇原本帶領第七軍團駐扎在靠近大西洋的安第斯人境內過冬,因為當地糧食缺乏,他就派出部分輔助軍官、軍事護民官到附近各邦解決糧草和給養(yǎng)。其中,提圖斯·德拉西第烏斯被派往厄蘇比部落、馬庫斯·德來彪斯·加盧斯奔赴古里阿沙立太人的領地,昆塔斯·維朗紐斯和提圖斯·西柳斯則前往威尼蒂人地區(qū)。

8. 威尼蒂部落在沿海一帶的勢力遠遠超過別人,他們不但擁有大量船只,與不列顛往來頻繁,而且其航海知識和經驗也遠勝他人。加之,這片海域波濤洶涌,沿岸寥寥幾個海港全部掌握在威尼蒂人手中,各個部落但凡需要出海航行,都需要向其繳納供奉。正是這些人首先向羅馬人發(fā)難,他們扣押了西柳斯和維朗紐斯以及所有他們抓到的羅馬人,希望以此來換回自己交給克拉蘇的人質。高盧人素來做事沖動,不假思索,受到這些人的影響,鄰近各族也紛紛效仿,出于同樣的動機,扣留了德來彪斯和德拉西第烏斯。各部落首領迅速通過使者奔走相告,互通信息,立下盟誓,規(guī)定統(tǒng)一步調,同甘共苦,不得擅自單獨行動。他們還煽動其他各部落,與其忍受羅馬人的奴役,不如繼承世代相傳的自由傳統(tǒng),于是在沿海地區(qū)獲得一致支持,他們派出聯(lián)合使團求見克拉蘇,表示若想要回自己的部下,就得交還人質。 

9. 愷撒從克拉蘇處獲悉此事,因為他本人距高盧尚遠,就命令手下充分利用他趕路的這段時間,在流入大西洋的盧瓦爾河上建造戰(zhàn)艦,并到行省去征集水手,招募海員和船長。這些事情很快得到落實,在戰(zhàn)季伊始,愷撒便匆匆趕往軍中。威尼蒂人及各部落聽到愷撒要來,羅馬在積極備戰(zhàn),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扣押使者罪孽深重??紤]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也為戰(zhàn)爭積極做著準備,特別是船上裝備等等。因為他們自認為地理條件優(yōu)越,所以自恃勝算很高。他們知道,漲潮會切斷陸路通行,加之我軍水路不熟,且這一帶港口稀少,他們認定我軍會因糧草不足,無法持久作戰(zhàn)。即便他們的設想全部落空,他們還有強大的艦隊,而羅馬人不僅艦只數量不足,也不熟悉作戰(zhàn)海域的淺灘、港口和島嶼情況。另外,在廣闊海域航行與在地中海這種內海航行截然不同。既然決定要應戰(zhàn),他們就著手加強要塞防御工事,囤積谷物,將大量船只集中到威尼蒂人境內海岸,據他們判斷愷撒勢必會在這里開戰(zhàn)。他們和鄰邦紛紛結盟,把奧西斯米人、勒克索維人、南內特斯人、安比利亞提人、狄亞布林特人、甚至莫里尼人和門奈比人都聯(lián)合起來,協(xié)同作戰(zhàn),還派人到海峽對面的不列顛島上去征召援軍。

10. 盡管存在諸多困難,愷撒開戰(zhàn)卻是出于強有力的理由:他們非法扣押羅馬騎士,投降后又叛變,交出人質后出爾反爾,大量部落串通謀反。特別是他擔心如果對此姑息放縱,聽之任之,其他部落勢必會紛紛效仿,步其后塵。他對高盧人非常了解,這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喜歡政變,煽動他們作戰(zhàn)簡直是易如反掌,同時他也知道,所有人都生性熱愛自由,痛恨受奴役。因此,他認為應該趁著在更多部落尚未參加叛亂之前,先把自己的軍隊化整為零,廣為部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