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愷撒獲悉此事,就向逃犯所必經的部落下令:必須把這些逃犯抓回,交還愷撒,否則一同治罪。被送回的逃犯均格殺勿論。但其他人在交出人質、武器和逃亡的奴隸之后,愷撒都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他命令赫爾維西亞人、圖林吉人、拉多比契人、勞拉契人都返回原籍。鑒于他們家鄉(xiāng)的莊稼盡數被毀,他們回去之后無以為生,他命令阿洛布羅基人供應谷物,并要赫爾維西亞人重建燒毀的村莊城鎮(zhèn)。愷撒此舉主要是考慮到,赫爾維西亞人遷走后當地若無人居住,恐怕萊茵河對岸的日耳曼人會覬覦并遷往這處肥沃的土地,從此與羅馬行省為鄰,特別是和阿洛布羅基人相毗鄰。埃杜維人因為波依人的驍勇善戰(zhàn),愿意把他們安排在自己的土地上,愷撒也應允了他們的要求。埃杜維人分給了波依人土地,并且一視同仁,后來使之與自己享有同樣的權利和自由。
29. 在赫爾維西亞人的營地,人們發(fā)現了用希臘文書寫的文件,并將其交給愷撒。這是編好的花名冊,其中詳細記錄了這些遠赴他鄉(xiāng)的人中能持械作戰(zhàn)的人數,并且分門別類詳細記載著婦孺老弱的情況。文件中記載的總人數是36.8萬人,具體包括26.3萬赫爾維西亞人、3.6萬圖林吉人、1.4萬拉多比契人、2.3萬勞拉契人、3.2萬波依人等,其中能行軍打仗的有9.2萬人。但依照愷撒下令統(tǒng)計的數據表明,只有11萬人最后返回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