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升四級
太平軍殺到武昌時,城里百姓早就逃散一空,能用于守城的只有千余兵卒。武昌周遭有十九里路那么長,這一千多人撒開來,一個城垛只能勉強安一個兵,就這還不夠分配。
陶恩培后悔莫及,可身為巡撫,他有守城之責(zé)。沒有皇帝的準許,擅自跑路是要被問責(zé)乃至殺頭的。
這時,幸好曾國藩已派胡林翼等人回援。然而讓胡林翼想不到的是,等他好不容易快馬加鞭地趕到武昌,陶恩培卻又不讓他進城。
陶恩培這么做,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太平軍并沒有馬上進攻武昌,而只是據(jù)武昌對面的漢口、漢陽以守。
在這種情況下,陶恩培覺得沒必要讓胡林翼進城:你直接進攻太平軍吧,此謂“以攻為守”。
胡林翼等人所率援軍加一塊僅三千余人;武昌城外的太平軍接近萬人,而且士氣旺盛。更主要的是,陶恩培又一次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他以為太平軍一樣在守,其實人家已經(jīng)蓄勢待發(fā)了。
太平軍能夠不斷進行無根據(jù)地的流動作戰(zhàn),在于他們可以“打先鋒”,或稱“打擄”。
所謂“打先鋒”,不是派先鋒出來打仗,而是四處征集糧草、奪取船只、擴充軍隊。這是太平軍自金田起事后最常用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其好處是打到哪里就可以把飯鍋端到哪里。這個地方空了,再跑別的地方去。一城一城這樣打過來,便不愁沒有糧餉。
太平軍不急于攻取武昌,除了等待后續(xù)援軍外,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打先鋒”。
相比之下,官軍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他們的糧餉主要依賴于朝廷和地方政府的供給。雖然在缺餉的情況下,很多官軍的紀律也一塌糊涂;但帶兵官隨時可能因此遭到地方官員的參劾,更不敢像“打先鋒”那樣把當?shù)亟o席卷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