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與忠臣
具有戲劇性的轉折出現(xiàn)在一次君臣談話之后。這次談話的主角,一個是咸豐,另一個是軍機章京彭蘊章。
軍機章京不是軍機大臣,說穿了只是軍機處的文書,專門幫著軍機大臣們抄抄寫寫,比如王鼎案中那個給穆彰阿通風報信的陳孚恩,就是軍機章京。由于軍機章京實際參與了機要,所以也被稱為“小軍機”。
彭蘊章在當時很有名氣,一輩子寫了很多書。若是將他寫的書一本本碼起來,比他人還高哩!然而此人有學問歸有學問,卻是食古不化,在政務上迂腐得很,是一個“有學無識”的典型。
咸豐跟他聊天,起初只是想抒發(fā)一下自己的好心情,沒指望從這個木訥的小軍機身上得到什么高見。
咸豐說:“你想不到吧,曾國藩這么一個書生,竟能建成奇功!”
彭蘊章當然也是書生,這話聽了足以讓他渾身醋味兒亂冒。
于是他來了一句:“曾國藩不過是前禮部侍郎,一個老百姓罷了。小小百姓,在鄉(xiāng)間竟然能夠一呼百應,隨者以萬人計,這恐怕不是國家之福吧?!”
就是這么不陰不陽的一句話,讓咸豐臉色大變,沉默了很長時間。
很多人將咸豐的防范心理歸結于“滿漢藩籬”:曾國藩是一個漢臣,一個漢臣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手中又掌握兵權,對滿族當政的王朝來說當然不是什么好事。
應該說,有這個因素,但這并不能概括全部。清代并非沒有漢臣掌兵權的先例,比如橫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將岳鐘琪就是一個典型。當時雍正任用岳鐘琪,謠言滿天飛。僅雍正自己收到的舉報信就有滿滿一筐,說岳鐘琪是岳飛的后代,要替祖先報“宋金之仇”云云,雍正根本就沒有予以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