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不能光看賊吃肉,不看賊挨打,沒有錢,什么事都辦不了。
道光準奏,只是在旁邊加了四個字“核減節(jié)省”,知道前線急用,但請你老人家能省還是要盡量省著點花。
戶部雖有意見,但皇上都批復了,是不能打回票的,只能打折扣。饒是如此,錢也不算少了,而在這么多銀子里面,顏伯燾會不會貪,貪多少,是件說不清楚的事,唯一可以說清楚的是,他沒有把廈門工事給修成豆腐渣。
鄧廷楨的炮臺既然都要散架了,那就干脆拆掉,免得留下來反而壞事坑人,顏伯燾要重新修建一座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海防長城——“石壁”。
用于建造“石壁”的材料的是花崗巖,光聽聽那句俗語“花崗巖腦袋”,你就知道這種石頭有多硬了。顏伯燾相中花崗巖,除了夠牢夠結實外,還因為比較好找,閩南本身便是花崗巖的主要產區(qū)。
在“石壁”之外,又修建了多處炮臺,以與“石壁”形成鼎足之勢,這樣的構架有些像虎門炮臺,但無疑比虎門炮臺要堅固多了。
就這樣,顏伯燾仍然覺得不踏實。按照他的設想,在廈門外圍還設計了一個島鏈防守體系,即每座島上都建有石型炮臺,島與島之間則通過大型戰(zhàn)船來實行聯防,這樣的話,英軍尚未接近廈門,便可能被打得落荒而逃。
設計很是精巧,無奈沒有這么多火炮來進行配合。“島鏈”加戰(zhàn)船,總共需要一千多門炮,一時之間,哪里造得出來,顏伯燾只得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