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心才能辦事(1)

晚清帝國風云:禍起東南(上) 作者:關河五十州


有心才能辦事

陶澍在考中進士入翰林院后,曾在年輕翰林們中間組織詩社。就是這么一個文學社團,卻幾乎將道光年間的千里馬都一網(wǎng)打盡了,包括龔自珍、魏源皆加入過詩社。

原因就是這個詩社不光討論如何寫詩作賦,還研究“實學”,與道光曾倡導的實政可謂相得益彰。

明清一代,科舉考試皆以程朱理學(也稱宋學、新儒學)為正宗,考試時ABCD,都是理學家們提供的標準答案,就差電子閱卷了。在高榜得中之前,陶澍這些人也沒有一個敢逾越雷池半步,答A,他不敢填B,但是等通過考試,步入社會,就像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一樣,馬上發(fā)現(xiàn)學過的大道理,亦即所謂“義理”,至多可以用來提高一下自身修養(yǎng),辦事的時候卻百無一用。

于是這些聰明人便想到把義理中“內(nèi)圣外王”的含義拓展開來,猛補惡補社會課,以便用“經(jīng)世致用”的學問來填補“外王”之不足,這就是清末“實學”的最早起源。

在這個研究實學的詩社里面,陶澍居首,林則徐則可排老二。

早在高榜得中之前,林則徐就是個有心人。他坐船進京赴試,一路上都向人打聽關于漕船的事。別人覺得奇怪,小伙子看上去挺開事兒的呀,可這馬上就要考試了,你不多做做復習題,問這些破破家家的干什么?

當周圍投來疑惑目光,林則徐只是一聲嘆息:“讀書人什么事不要留心呢,怎么可以漠然而視之?!?/p>

林則徐跟陶澍都想到了一塊,漕運、河工、鹽政被稱為帝國“三大政”,“三大政”搞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國家興衰,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早期實學乃至實政關注的核心。

有心才能辦事。1831年,道光調林則徐治理黃河,這是“河工”中的重點,也是難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