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清以前是何等強盛啊……”
說起來,嘉慶的運氣也真是差,父親乾隆文治武功,看上去完美得不能再完美,偏偏到他上臺的時候,猶如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的開篇,那什么天罡地煞都被放了出來。
先是白蓮教嘩然而起,釀成大清開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民變,接著政府與民間,你啪嚓我,我啪嚓你,一人一嘴毛,國家由此元氣大傷,眼睜睜地看著“康乾盛世”到了頭。如此一蹉跎就是九年,剛剛捯飭著把白蓮教給擺平吧,猛不丁地又來這一出,確實讓人有點暈頭轉(zhuǎn)向,不知西東的感覺。
咋這么扯呢。嘉慶煩悶不已,這一年,他甚至連生日都沒心情過了。
“林清之變”時,有一支箭射在皇門匾額之上。過后進行清理,箭頭被特意予以保留,嘉慶似乎有意用這種方式來告誡子孫:“有朝一日,你們要用實際行動把插在額上的那個箭頭給拔掉?!?/p>
說這番話的時候,他自己更多的卻是一種無力感。
又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基本瓦解了天理教,但陰影并未能從當(dāng)事人的心中完全褪去。直到臨終的前一年,嘉慶還不忘跟大臣們聊起這件事:“永不忘十八年之變(即林清之變)……” 眾望所歸
1820年7月25日,嘉慶突然駕崩于熱河行宮。
老皇帝一死,最緊要的事就是確定帝國的繼任者。從嘉慶的爺爺雍正開始,清廷便實行了“秘密立儲”制度:你想立誰做皇太子,名字寫下來,封存于匣中。到要宣布的時候,就到乾清宮最高的“正大光明”匾額后面去找。
“林清之變”讓嘉慶對整個皇宮都失去了安全感,他沒有再把匣子托付給“正大光明”,而是帶到了熱河行宮??衫蠣斪尤サ锰蝗涣?,隨著他一斷氣,那個要命的匣子究竟在哪里,也成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