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有八苦,脫離苦難才能安樂(2)

佛家養(yǎng)生大道 作者:張其成


除了愛欲,人還有貪欲,貪財、貪虛名、貪美色,等等,但不是世間你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于是就有了求不得之苦。求不得就有失落感,要么就悔恨曾經(jīng)沒有足夠努力,心理失衡,要么就是看到別人得到了產(chǎn)生強烈的嫉妒,這種情緒毒素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fā)出來,不是傷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是傷害了別人。就算想要的東西一時得到了,但是人的貪欲是無窮無盡的,越是獲得的多,新的欲望產(chǎn)生得也就越快,循環(huán)往復(fù),所受的苦也沒有止息。而在佛家看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財富美色虛名都是空無一物的,何苦勞心牽掛呢。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一個富翁看到一個漁民懶散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富翁是個勤勉的人,就對這個年輕的漁民說:“這么好的天氣,你怎么不去打魚呢?”漁民反問道:“打了很多魚又能怎樣呢?”富翁說:“你可以變得富有,以后到了我這個年紀(jì),你就也能成為一個富翁了?!睗O夫又問:“那又怎樣呢?”富翁有點哭笑不得,說:“有很多錢后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了??梢杂崎e地享受沙灘和陽光?!睗O夫笑著說:“可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享受沙灘和陽光了?!?/p>

一個人得到多少,是否快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怎么想。你一定不是世界上最痛苦、最貧窮、最生不逢時的那個,也不是最快樂、最富有、最幸運的那個,但如果放大痛苦,人生也就痛苦,若放大快樂,人生也就充滿快樂。

五陰熾盛之苦(也叫五蘊熾盛之苦)中的陰,意為遮蔽,五陰色、受、想、行、識這五種事情互相作用,讓人迷失自我。簡單地說,色就是物質(zhì),受就是納受,想就是想像,行就是造作,識就是識別。比如看到別人得了一件寶貝,這就是色陰,感覺到嫉妒,這就是受陰,想著為什么好運沒有輪到自己頭上,這就是想陰,去做一些破壞的事情就是行陰,最后意識到自己這么做是錯的,就是識陰,大抵如此。人因為總有很多欲望,總想要活得更好,就會執(zhí)著于各種感官的享受,不斷追求,不斷索取,這些都是造成人痛苦的根源,這種痛苦就像火一樣在周身燃燒著,所以叫做五陰熾盛。要想遠(yuǎn)離這種身心焦灼的感覺,就要“遠(yuǎn)離顛倒夢想”,擺脫一切不實際的欲望,明見事物的真實面。其實大家閑暇的時候可以讀讀《心經(jīng)》,這對清凈身心是很有好處的。比如在交通堵塞時,心煩氣躁,這時候就誦讀《心經(jīng)》,讀了幾遍之后,心就感覺到通暢了,平靜了,而這個時候,等待也就不焦躁了,這難道不是《心經(jīng)》起了作用嗎?所以,各位善知識,在你遭受無名煩惱時,嘗試一下誦經(jīng)的方式,有益身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