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要往何處去》印度是一個極端、一種極致(1)

我們要往何處去:價值主義與人文關(guān)懷 作者:吳祚來


中國是一個極端,印度是另一個。

傳統(tǒng)中國是一個現(xiàn)世主義國家,而傳統(tǒng)印度是一個超世主義或來世主義國家。歷史上,印度向中國輸入了超世主義,也就是佛教,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多了一種精神元素,多了超世價值。

印度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被異族征服的歷史,公元前十五六世紀,來自北方的雅利安人遷居印度,征服了土著,并創(chuàng)造了婆羅門文化;中期歷史過程中,又遭到來自伊斯蘭文化的征服;近代史則由歐洲殖民者特別是英國殖民者書寫,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完成國家民族獨立。

殖民主義是不義的,但英國殖民者給印度留下了兩樣遺產(chǎn),一是政治遺產(chǎn),民主憲政體制,二是文化遺產(chǎn),就是英語成為了印度的官方語言。如果沒有民主憲政,印度只能是多宗教國家,政教合一,不同的宗教力量難以形成統(tǒng)一的政治理念,必然會造成分裂,印巴分離就是例證;如果沒有統(tǒng)一的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印度各地語言成千種,對形成統(tǒng)一的政治與經(jīng)濟、文化國力,會造成重重阻礙。

同為亞洲文明古國,人口大國,中印對比研究極具借鑒的意義。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人現(xiàn)在缺信仰,那么,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對其社會有何意義?中國一些人覺得,西方的體制不適合東方文化特色,但印度卻融和了英國的憲政、民主與自由,并沒有給印度帶來災難性的動蕩。還有就是印度的發(fā)展,印度人覺得自己錯過了工業(yè)化時期的發(fā)展與繁榮,但不能錯過信息化時代的崛起,于是當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時候,印度致力于成為世界的辦公室、世界信息化的發(fā)展基地。

我因為去印度做了一次短期旅行,有些見聞,而與印度一些高校教授交流,則有一些心得,加之參與策劃籌辦了兩屆“中印論壇”(中國對外友協(xié)主辦),對印度有更多的認識與關(guān)注,所以寫些文字,聊備一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