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我公會的中國版圖
11月2日偕我公會派往溫州的傳教士蘇慧廉由歐洲乘倫巴第(Lombardy)號蒸汽郵輪抵達上海。④[1]
2009年3月底的一個下午,我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打開1882年11月號的《教務雜志》,這句話是“傳教士新聞”(Missionary News)欄目中的一條。
蘇慧廉1882年11月2日抵達上海后即轉(zhuǎn)往寧波。那時的寧波,是英國偕我公會在中國的傳教中心。英國偕我公會為循道宗之一支。循道宗由英國著名神學家約翰 ·衛(wèi)斯理⑤[2]創(chuàng)立。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普拉姆(J. H. Plumb)認為,英國若沒有循道宗的興起,能否避免像法國那樣的革命也是一個問題。①[3]
循道,即遵循上帝之道,過循規(guī)蹈矩的圣潔生活。循道友被人稱作Methodists,其實這名稱來自當時別人嘲笑這些圣潔教徒是一群循規(guī)蹈矩的人而起的諢號。不同流合污,反被嘲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廣為中國人所知的林樂知②[4]、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都是循道宗的牧師。
十九世紀新教很多宗派都專門成立差派傳教士赴海外開展傳教活動的組織——差會,向世界傳播福音。偕我公會1857年創(chuàng)立后不久便建立海外傳教基金,將目光投向非洲與亞洲。據(jù)記載,是內(nèi)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 )創(chuàng)始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向偕我公會推薦他曾經(jīng)生活過的寧波,于是該會將目標鎖定浙江。③[5]
偕我公會的中國先行者叫富納(William Robert Fuller),他擁有一定的醫(yī)學知識,赴華前又在倫敦一間醫(yī)院接受了進一步的訓練。差會很早就意識到,海外傳教,醫(yī)術(shù)與《圣經(jīng)》一樣重要。富納夫婦同行,1864年10月抵達寧波。翌年八月,偕我公會派遣梅約翰(John Mara)牧師增援。但富、梅二人因健康原因,不久均離開寧波。1868年,闞斐迪(Frederic Galpin)前來接替。闞氏后來獨立支撐,成為偕我公會在華的負責人。1882年蘇慧廉抵達上海,來迎接他的就是專程從寧波趕來的闞斐迪。④[6]闞氏在華三十年,至1896年退休返回故國。⑤[7]他在中國的大部分歲月是在寧波度過的,堪稱寧波偕我公會的奠基人之一。其實對溫州偕我公會而言,他亦被稱為“拓荒者”(Pioneer Missionary)。⑥[8]
[1]④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13 (Nov 1882) : 465. 《教務雜志》(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1868年美國傳教士保靈(S. L. Baldwin)創(chuàng)刊于福州,原名為Missionary Recorder,1869年起改名為 Chinese Recorder。1872 年5月停刊。1874 年英國傳教士、漢學家偉烈亞力(A. Wylie)復刊于上海。1941年終刊。
[2]⑤約翰·衛(wèi)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英國十八世紀著名基督教牧師、神學家,領(lǐng)導英國宗教復興,亦是衛(wèi)斯理宗(Methodist Church)和衛(wèi)理公會的創(chuàng)立者。從1739年起開始露天布道,一直到去世為止,五十二年間走遍英國每一角落,講道超過四萬次。帶領(lǐng)的復興運動震撼了英倫三島,為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3]①薛華:《前車可鑒:西方思想文化的興衰》(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第95頁。
[4]②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美國監(jiān)理會傳教士。 1860年來華,先在上海、杭州等地傳教,1864年起在上海方言館任教習,為江南制造局翻譯館譯書,主編《上海新報》。1868年創(chuàng)辦《教會新報》并任主編,此報后改名《萬國公報》,影響甚廣。曾在上海開設(shè)中西書院,在蘇州開設(shè)博習書院、中西書院,三校1901年合并為東吳大學。著有《中東戰(zhàn)紀本末》《各國婦女》《文學興國策》等。
[5]③Henry Smith et. al., The Story of 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 London: Henry Hook), 393.
[6]④W.E.Soothill, “Our Mission in China,”The Missionary Echo (1906): 131.
[7]⑤文國偉:《循道衛(wèi)理入神州》(香港:基督教循道衛(wèi)理聯(lián)合教會,1995),第59頁。
[8]⑥The United MethodistChurch: Report of the Missions(Home and Foreign) for the Year Ended April, 1914. (London: The United Methodist Publishing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