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網絡成癮。
6.不良睡眠習慣。
7.過度使用咖啡因。
我們的實驗室對橫跨三個時代——嬰兒潮一代,被排擠一代,網絡一代——的1 319名成年人進行研究,調查他們如何完成12項典型的日?;顒?,這些活動包括9項涉及科技產品和媒體的活動(上網,用電腦但不上網,玩電子游戲,聽音樂,看電視,發(fā)短信,電話聊天,即時通訊聊天,收發(fā)電子郵件)和3項不涉及科技產品的日?;顒樱ǔ燥?,讀書和面對面聊天)。同時,我們也調查了他們完成所有66項組合的雙重任務的情況,以考察他們同時完成多項任務的主觀難易程度。我們發(fā)現,有些任務的組合相比于其他組合更容易完成,而完成活動的數量和類型是隨著被試年齡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幾乎所有的被試都可以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時聽音樂;嬰兒潮一代是這三代人中最難同時完成多項任務的,他們在完成某項任務的同時,最容易完成的額外任務是看電視、聽音樂和吃飯這三項活動;然而較為年輕的被排擠一代同時完成多項任務就顯得輕松些。僅有67%的嬰兒潮一代的人能夠同時完成兩項以上的任務,被排擠一代的人則有77%,而網絡一代的人中有87%可以做到這一點。更讓人心酸的是,我們進一步去考察每個年代的人在完成這66項雙重任務中每一項的容易程度時,網絡一代的人依舊高居榜首,他們認為65%的任務組合都是很容易完成的;而嬰兒潮一代作出如此判斷的任務組合則只有23%;被排擠一代那些三四十歲的成年人還處于中間的位置,他們可以較為輕松地完成42%的任務組合。[12]當然,對于所有年代的人來說,他們都認為發(fā)短信、讀書以及玩電子游戲是最難與其他任務一起完成的。
媒體使用的數據讓我們更加了解人們使用媒體產品同時執(zhí)行多重任務的情況。在最近關于媒體使用的研究中,尼爾森研究公司(Nielsen Research Company)發(fā)現,在2010年的最后一個季度中,青少年每個月平均收發(fā)3 705條短信,這相當于每小時發(fā)了6條短信。18~24歲的年輕人每個月收發(fā)1 630條短信,而青春期前的孩子們竟然每月平均收發(fā)了令人咋舌的1 178條短信。年輕人中有62%發(fā)送照片,49%使用移動網絡,38%下載軟件以及應用程序。[13]顯而易見,年輕的一代人似乎都在瘋狂地使用短信息這一媒體形式,雖然發(fā)短信是最難以與其他科技產品同時進行的活動,但他們仍然不遺余力地使用它。兒童,少年和青年人都生活在科技產品爆炸的年代。這雖然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2000年以前,以下的這些科技產品都尚不存在:iPod,iPhone,Wii,我的空間,臉譜網,G+,LinkedIn(美國交友網站),iTunes(音樂播放軟件),YouTube,Pandora(網頁游戲),微博,iPad,Xbox(微軟游戲機),衛(wèi)星廣播,Flickr(網絡社交平臺之一),Skype(即時通訊軟件),照相手機,Kindle(電子書設備),火狐瀏覽器,黑莓手機,3D 電視,安卓,企鵝俱樂部(Club Penguin,角色扮演游戲平臺),TiVo(數字錄像設備),寬帶網,開心農場(Farmville,臉譜網上的游戲),Groupon(美國團購網站)。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新興科技和媒體產品以及軟件相繼面世,它們旨在打發(fā)我們的時間、娛樂大眾、使得我們相互聯系更為便捷,最終也許會將我們變成同時執(zhí)行多重任務的大師。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實驗研究在這個問題上得到什么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