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當班主任那會兒,班上有一個女孩子叫齊小新,特喜歡穿衣打扮,她媽媽為此沒少費口舌。
小新穿的衣服雖然不算是奇裝異服,但是她總是會做點文章,以使自己與眾不同。比如,她會故意在衣領上別個小花,或者在外面套一件說不上是馬甲還是短裙的東西。
同學們對于齊小新的這種做法也是議論紛紛,有的說她有創(chuàng)意,有的說她是臭顯擺,甚至有的說她是青春期要來的招搖。這樣的議論聽多了,我就坐不住了。
我從農村出來,很崇尚簡樸,不喜歡齊小新這樣迷戀打扮,因此,就和她媽媽來了一個家?;?,一起給齊小新上課,企圖讓她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齊小新的媽媽常常跟她念這個經,她不以為然,但是當她第一次受到我的批評時,顯得很驚訝。她說:“老師,我不覺得我有什么錯誤。”說完扭頭就走了,弄得我特別尷尬。
但小新的這句話給了我一個警示,我開始反思:小新的這種做法到底有什么錯誤呢?我不能對她進行正面指導嗎?
后來,我有意識地讓小新為班級做黑板報,還讓她在藝術節(jié)中為同學們設計服裝,小新很喜歡,工作熱情高漲。不僅如此,小新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學習時也特別專注。
去年夏天,小新給我來信說,她有一個到香港服裝設計學院去學習的機會,但她更想到傳媒大學去深造。
孩子的成功需求一旦得到父母的尊重,他的學習熱情就會高漲,而這會帶動他學習相關的其他專業(yè),即使他的成功需求有偏頗,也不會影響他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