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并非斯大林的愛好。運河工程竣工以后,既因為他在批準興建這項“宏偉的水利工程”時的“勇敢無畏”,也因為“這項工程并不是由一支普通的勞動大軍建成的神奇事實”,運河的上層管理者對斯大林大唱贊歌。從工程開工的速度上,也能看到斯大林的影響。一九三一年二月作出開工的決定,然后,僅僅經(jīng)過七個月的工程規(guī)劃和前期勘測,工程即于九月開工。
在管理方面,在物質方面,甚至在心理方面,與白海運河有關的第一批勞改營是北方專設集中營的產(chǎn)物。運河勞動營按照北方專設集中營的模式組建,利用北方專設集中營的設施,配備北方專設集中營的干部。開工伊始,運河的施工負責人就從設在大陸和索洛韋茨基群島的北方專設集中營中調來大批囚犯投入這項新的工程。有一段時間,舊的北方專設集中營官員與新的白海運河勞動營官員為工程的控制權展開了爭奪——但是運河勞動營取得了勝利。最后,北方專設集中營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單位。索洛韋茨基城堡重新變成一座戒備森嚴的監(jiān)獄,而索洛韋茨基群島只是被稱為“白波營”的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勞改營的一部分。一些看守和國家政治保衛(wèi)總局的負責官員也從北方專設集中營調到了運河工程。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納夫塔利·弗倫克爾,從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到工程竣工,他在運河擔任日常管理工作。
在幸存者的回憶錄中,伴隨著運河建設的混亂狀況呈現(xiàn)出一種近乎神話的特征。降低成本的需要導致囚犯用木料、沙土和石頭代替金屬和水泥。無論是否可行一切從簡。經(jīng)過多次討論之后,運河挖掘的深度只有十二英尺,軍艦幾乎不能通行。因為現(xiàn)代技術不是成本太高就是無法得到,所以運河的設計者大量使用非技術勞動力。在二十一個月的施工期里,約有十七萬名囚犯和“特殊移民”投入了工程建設,他們使用木鍬、簡易手鋸、鶴嘴鋤和手推車開挖河道、修建堤壩和船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