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九二九年:重大轉折點
當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時,對于它的敵人來說,它是軟弱而容易對付的……一開始我們已經犯了錯誤。對這種勢力的寬容是對工人階級的犯罪。這一點很快就會表現(xiàn)出來……
——約瑟夫·斯大林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日,“格列布?博基”號輪船??吭谒髀屙f茨基城堡下面的一個小型港口。囚犯們居高臨下地看著這一場面,預感到有大事發(fā)生。走下“格列布?博基”號甲板的不是往日那些沉默、憔悴的犯人,而是一群身體健康、精神飽滿的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上岸時指手畫腳地說著什么。從當天拍攝的照片上看,這一群人大都穿著制服:其中有幾位契卡的負責人,包括格列布?博基本人。在他們當中有一個身材比別人高大的大胡子男人,他衣著比較樸素,頭戴工人式便帽,身穿普通的大衣。這是小說家馬克西姆·高爾基。
德米特里·利哈喬夫是通過窗戶注視著這一場面的囚犯之一,他記得還有另外一些乘客:“可以看見那個土墩,高爾基與一個身穿皮夾克、皮馬褲和長筒皮靴,頭戴皮制帽的裝扮奇特的人一起,在上面站了很長時間。那是高爾基的兒媳婦,他兒子小馬克西姆的妻子。顯然,在她看來,她是按照正宗‘女契卡’的行頭打扮的?!彪S后,這群人坐上修道院的四輪馬車,由“一匹上帝知道來自何方的馬”拉著,到島上觀光去了。
如利哈喬夫所知,高爾基不是普通的參觀者。在其人生的這一時期,高爾基是布爾什維克大力贊美和歌頌的回頭浪子。雖然曾是一名與列寧關系密切的堅定的社會主義者,高爾基卻反對布爾什維克一九一七年的十月政變。在接著發(fā)表的文章和演說中,他不停地激烈譴責十月政變以及其后所采取的恐怖行動,認為列寧奉行著“瘋狂的政治策略”而且已經把彼得格勒變成了“大糞坑”。最終他于一九二一年移居國外,離開俄羅斯去了澳洲的索倫托。起初,他從那里繼續(xù)給國內的朋友郵寄譴責性的文章和表示憤怒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