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童也能學好畫畫
有藝術天分的孩子精力過剩,行為不受約束,少不更事時,往往控制不住破壞的沖動,常做一些出格的事。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接納孩子的特質,協(xié)助孩子疏導自己的“惡念”,把缺點轉化為優(yōu)點。
一天,家里來了客人,一位父親帶著他7歲的兒子,據說這孩子是附近幼兒園的著名小畫家,同時也是出了名的小頑童,剛上小學。家長認為畫畫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文靜,所以從小就讓孩子學著做乖孩子,不相信這樣頑劣的小孩也能學好畫畫。其實,我小時候也是頑劣的孩子,喜歡惡作劇,同樣也很喜歡畫畫。在許多小伙伴被關在屋子里認真學習的時候,我則在畫畫中找到了樂趣,并學到了很多知識。
所以我相信,孩子身上的潛能可能隱藏在他們糟糕的表面行為上,有待開發(fā)。
分析一下,這孩子除了到處涂鴉弄臟墻壁外,其實毛病只有大人認為的“不聽話”。
孩子的畫顯示出他具有比較復雜的理解能力。他喜歡畫怪異的畫,如大象飛在空中,或猴子開著磚頭做成的汽車,有時也畫血淋淋的機器人搏斗的場面。雖然讓人感到不舒服,但看得出這孩子花了很多心思在里面,相比同齡的孩子,他的造型能力強很多。
有藝術天分的孩子精力過剩,行為不受約束,少不更事時,往往控制不住破壞的沖動,常做一些出格的事。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接納孩子的特質,協(xié)助孩子疏導自己的“惡念”,把缺點轉化為優(yōu)點。
看了那孩子的畫,我打心里喜歡這孩子。知道只要稍加點撥,孩子就能充分展現出非凡的天賦。
這孩子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地臨摹學習,總愛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看見干凈的墻壁手就發(fā)癢,恨不得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
我清楚孩子缺的不是藝術才華,也不是繪畫的基本功訓練。孩子所缺的是藝術修養(yǎng)和做人的行為規(guī)范。孩子必須從源頭開始做這兩方面的補充。
與孩子的父母作了充分的溝通交流。我給家長推薦了兩本書,一本是《溫迪嬤嬤講述名畫的故事》。家長必須對繪畫藝術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協(xié)助孩子的藝術學習。
另一本是我們每個人都熟悉的《曾國藩家書》。用心重讀一遍會發(fā)現我們在家教方面的許多不足。家長和老師互相配合是對孩子的負責。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主要是通過藝術鑒賞來實現。為此,帶孩子參觀美術館成了我們節(jié)假日的主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