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這樣過了,再也不要這樣過。
再也不要那樣過。
究竟我該怎樣過?
即使春明計劃在打工界出人頭地,在信里她還是努力表現(xiàn)出一個傳統(tǒng)的女兒的樣子。
媽媽,我給您織了一件毛衣……如果我不織毛衣的話,我可以用一天的時間看很多的書,但是,媽媽,有時我都想: 我寧可做一個媽媽的乖女兒,做一個有孝心的女兒,甚至可以丟開那些我非常想看的書。
媽媽,我把我對您的愛全部織進(jìn)了毛衣中……媽媽,記得在家的時候,您總是說人家的女兒多么多么的會織毛衣,你永遠(yuǎn)也沒那個常心。而如今,您看您的女兒也不是會織嗎?要記住,您的女兒永遠(yuǎn)不會比別人笨!
家人的期望壓迫著她。農(nóng)村來的女孩尤其能感到來自家庭的壓力。如果她們進(jìn)步得不夠迅速,父母會催她們回家結(jié)婚。
終于收到了家里的一封來信……能給我寫信的除了爸爸,還有誰呢?媽媽甚至連一句話也沒有,說媽媽掛念我……上次那封信還附上了一句話,要我不要在外交男朋友。雖然僅此一句也使我高興,就仿佛媽媽站在我身邊在教我一樣。
我是多么想把心中的話向媽媽傾吐一番,然而不能,媽媽!我的媽媽,你為什么是一個文盲,你是個文盲也沒關(guān)系,你為什么連封信也不會寫,你不會寫信也沒關(guān)系,只要你會寫幾個字也行,你把你要說的話亂寫幾個字拼起來,我也會理解你的心思。
媽媽,我知道你有很多的話要對我說,只是爸爸沒有寫出來……爸爸媽媽,看來我們之間是無法溝通的了,你們永遠(yuǎn)也不會知道也不會明白女兒心里真正所想的,也許您們所想的是我已經(jīng)找到了我理想的廠了,有三百多塊錢一個月,以為我再也不會跳廠,您們的要求也許是再也不要跳廠了,在這個廠好好做兩年再回家結(jié)婚,再像農(nóng)村所有女孩子那樣成一個家,然而這些都不是我想的……
我要在廣東闖出一番天地來……我的計劃是:
第一、去讀函授大學(xué)
第二、學(xué)會講廣東話
第三、一無所有,一事無成,決不結(jié)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