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寓外面的購物場所不停變換。我剛搬進小區(qū)的那天,在我那幢樓的大門旁看到一家磚爐比薩的招牌,好興奮,這是用家鄉(xiāng)的味道來歡迎我嘛。等下次來住,它已經(jīng)蛻變?yōu)榇笾臼謾C數(shù)碼超市。這正是中國需要的: 又一家手機賣場。接下來的兩個星期,我樓下的空間從一間天花板上蕩著電線的空殼變成了一家徹底的手機店,站著機器人似的銷售員,巨大的音響里迸發(fā)出的音樂聲一直飄到空蕩蕩的停車場。再下一次來的時候,營銷已經(jīng)開始了: 一個年輕姑娘站在商場門口對著麥克風念手機型號和價格,一個接著一個。我那幢樓前面又出現(xiàn)了另一個招牌: 有肯德基作鄰居!坐收年利8%。對于做肯德基的鄰居,我也沒覺得有什么好激動的。唯一不變的是對街的雀巢咖啡廠。夏天的時候,只要一走出去,咖啡的味道就將我包圍,像是泡了一個又苦又甜的熱水澡。
生活在北京,很多事都察覺不到,但是在內(nèi)陸城市,你能近距離觀察到中國發(fā)展不堪重負的一面。公交車常常跑著跑著,就不按規(guī)定路線而跑去加油了。缺油比較常見,所以只要有一家加油站開著,就值得停下來,哪怕車上滿是乘客。全天停電是常有的事,因為政府限電,工廠必須變戲法一樣地調(diào)整進度。我小區(qū)的通告欄里有一條從來沒有變過: 原有的電力干線不能滿足發(fā)展需求,必須更換。
2005年的夏天,我每次去東莞,至少有一天在停電。有時候停電前會發(fā)通知,我能事先準備一下,但有時候完全沒有事先警告,我只能在攝氏三十度以上的室內(nèi)待上一整天,盡量少動彈。我會打電話給物業(yè)辦公室,發(fā)脾氣,但這也不是他們的錯。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中國經(jīng)濟每年增速百分之十,在南方甚至更快,一切能像這樣維持運轉(zhuǎn),就已經(jīng)是個奇跡了。
我去哪里都坐公交車。這樣能更多地了解打工族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是現(xiàn)實所迫。出租車司機是一群大騙子——不止一次,當我坐上出租車在黑暗的公路上疾馳,司機會威脅我,如果不給更多的錢,他就把我丟到路邊。另一種快速談判花招是還沒到目的地,就提出以更便宜的車費放人中途下車,而不管乘客們愿不愿意。司機們總是如此短視,他們?yōu)榱烁斓绞脂F(xiàn)錢,寧愿少拿一點。即便最老實的出租車司機也有農(nóng)民的毛?。?一旦他們離開熟悉的那一塊地,就跟我一樣找不著北。
巴士上的員工是配好對的: 開車的是本地男人,賣票的是外地女人。有時候他們一路都隔著乘客的腦袋扯著嗓門說話,有時候儀表盤上方裝了個小電視,這樣司機可以邊開車邊看電視。每到一站,車還未停穩(wěn),售票員就探出車門外,以嘶吼的嗓音報站。等車的人通常容易為此所迫,如果售票員吼得時間夠長,有些人就上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