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元一體》佛教征服中國(1)

多元一體:當代中國的歷史解說 作者:劉德斌


關于佛教傳入中國,古代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東漢明帝有一次夜里做夢,夢見一個身上放光的神人,在宮殿前飛行。第二天他問大臣們,這是什么神。傅奕告訴漢明帝,他應該是夢見了西方的佛。于是漢明帝就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訪求佛法。在公元67年,這些使者帶著兩位印度僧人釋摩騰和竺法蘭回到了東漢的首都洛陽,也帶回了經書和佛像。帶回的經書,相傳就是現(xiàn)存的《四十二章經》。為了安置這兩位僧人和他們帶來的經書、佛像,在洛陽建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因為是用一匹白馬馱來的經書,所以寺院就以白馬寺命名。傳說這就是現(xiàn)在洛陽的白馬寺。這個故事傳說佛教是在東漢永平年間傳入中國的,史稱“永平求法”。

直至今日,中國佛教界大多還根據(jù)“永平求法”的傳說,認為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永平年間,或者籠統(tǒng)地說,是公元1世紀。但學者多認為,佛教的傳入不會如此之晚,應該早在西漢就已經傳入中國了。

在漢代,中國人信奉佛教的還非常少,見于記載的級別最高的佛教信仰者,是東漢皇室的楚元王劉英。僧侶都是由西域來中國的外國人。三國時期的朱士行(203—282年),是第一位出家為僧的中國人,史稱“漢地沙門第一人”。朱士行還是第一位西行求法取經的僧人。公元260年,他從雍州(今陜西長安縣西北)出發(fā),越過沙漠,最終到達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一帶),抄寫《大品經》的梵本,派弟子送回洛陽,而他自己仍留在于闐,后來在那里去世。

從五胡十六國時期開始,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呈加速之勢。這恐怕與內遷少數(shù)民族對佛教存在一種特殊的情感有關。

早期,佛教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直有著外來宗教的形象,佛被認為是“戎神”,相對于中國傳統(tǒng)供奉的各種神祗來說,明顯是“他者”。而遷入中原地區(qū)的諸族,在中原漢族的心目中,也屬于“他者”,他們與漢族之間也不存在文化上的認同,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漢民族心目中的這種“他者”的身份。由于佛教與遷入諸族同樣被中原漢族視為“他者”,兩者在這一點上找到特殊的契合點,形成一種內遷諸族對佛教的獨特認同。

羯人建立的后趙政權大力提倡佛教,一位漢族官員王度向皇帝石虎進諫,認為佛教屬于外國的宗教,中國的帝王不應信奉,但石虎的答復卻是,我雖然現(xiàn)在是中國的帝王,但卻是來自周邊的其他民族,佛教也是外來的,這正是我應該信奉的?。?/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