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野圭吾的最后致意》I 年譜(2)

東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作者:(日)東野圭吾


一九六四年

這一年的四月某日,圭吾進入大阪市立小路小學讀書。公立學校人人都能上,不過也要參加一個所謂的智力測驗,就是讓小朋友照著范本畫出一樣的圖形之類的。讓我畫的是一個等腰三角形。不過,為什么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我都會記得啊!就算當時是大腦發(fā)育的關鍵期[ 發(fā)育過程中一旦過了該時期,某些行為的學習就不能完成。]吧,那也應該多記些有用的事才對。

應該就在這一年,東京舉辦了奧運會。阿貝貝[ 阿貝貝(1932-1973),埃塞俄比亞馬拉松運動員。在羅馬和東京兩屆奧運會上都獲得了金牌。]在馬路上奔跑的英姿給圭吾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我不記得是看的直播,還是市川崑[ 市川崑(1915-2008),日本著名演員、編劇、導演,曾在一九六五年拍攝紀錄片《東京奧運會》。]導演拍的紀錄片電影了。那個電影我看過兩次,這是我記憶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話說回來,小學的伙食實在太差勁了。開學典禮后,給家長和學生準備的伙食還算不錯,但是從第二天開始伙食就難吃得要命。關于學校伙食的悲慘回憶實在不勝枚舉。欲知詳情,請閱讀《那時我們是傻瓜》一書。

一九六五年

這一年的某一天,“伙食蚯蚓”事件爆發(fā),這件事也詳細記錄在《那時我們是傻瓜》一書中。別嫌煩,圭吾對小學伙食的怨念實在太深了。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的成績冊上全是三分,而在那個時代全是五分才是優(yōu)秀生。大姐和二姐總能得到優(yōu)秀生的獎章,所以學校的老師也對東野家的老三十分看好,而且又是男孩子,備受期待大概也是理所應當的事。然而,圭吾全科都是三分,語文、算數、理科、社會、體育、音樂,甚至是吃飯,全都是三分。三分也就等同于“一般”,就是說在整個班級里,既非最好也非最差,而是屬于“最普通”這個等級。辜負了老師的期待,真是對不住了。每天都沐浴在老師失望而又悲哀的目光中,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一九六六年

這一年的某一天,圭吾看到了《奧特Q》[ 日本特攝史上第一部以怪獸作為主角的特攝連續(xù)劇,于一九六六年在日本首播。]。其實此前我也看過怪獸,但是第一次在自家客廳看到也可以當成值得紀念的事件吧。如果我沒看到這個節(jié)目的話,那我也就不會看到《奧特曼》和《賽文奧特曼》,我也就不會在《小說SUBARU》上發(fā)表題為“怪獸少年的逆襲”的隨筆,這篇隨筆也就不能發(fā)展成為后來的《那時我們是傻瓜》這本書,也就不會給東野家丟人現眼了。所以說,到底是哪樣更好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