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褲引發(fā)的爭論
服飾是文明的高度濃縮與表現(xiàn),承載著時代的審美元素與道德理念,中國與世界的接軌,首先不是思想理念上,而是穿著打扮上,開始于女孩子燙頭發(fā)、男孩子穿喇叭褲。服飾激發(fā)了人們的生活熱情,雖然當時人們的收入仍然不高,但年輕人還是大膽地追求服裝的新潮和色彩,喇叭褲代表了這一時期年輕人的時尚潮流,美的法則在古老的中國復活了。
喇叭褲,英文為Flared Pant Suit,因褲形狀似喇叭而得名。它具有低腰短襠、上窄下寬的特點,而且緊緊包裹臀部。因為從膝蓋以下褲口逐漸張開,尺寸明顯大于膝蓋的尺寸,故形成喇叭狀,而褲子拉鏈不分男女一律開在正前方,又被戲稱為“掃地褲”。
喇叭褲是一種舶來品,它早在20世紀60至70年代風靡美國,“貓王”把喇叭褲推向了時尚服飾的巔峰。隨后在港臺地區(qū)流行,當時港臺電影中的明星們都穿著喇叭褲,把屁股包得滾圓。而在內地城市中的男裝僅有中山裝、夾克衫等幾種,褲子大概只有一種又肥又大的直筒褲了,幾乎千篇一律,呆板傻氣??释杂傻哪贻p人從當時的海外電影中受到影響,將褲腿悄悄放開,體現(xiàn)了一種青年人“后文革時代”叛逆的性格。第一批穿上喇叭褲的,在思想保守的人眼中,無疑就是“男流氓”和“女流氓”。當時的流行歌手艾靜創(chuàng)作并演唱了一首名為《艷粉街》的歌曲,描述過這樣的現(xiàn)象:“有一天一個長頭發(fā)的大哥哥在艷粉街中走過,他的喇叭褲時髦又特別,他因此惹上了禍,被街道的大媽押送他游街……”1979年《中國青年》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從青年人的發(fā)式和褲腿談起》的文章,文章指出:“頭發(fā)的長短、褲腳的大小和思想的好壞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p>
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僅僅穿上喇叭褲還不算是新潮,頭頂蘑菇頭、腿穿喇叭褲、身著的確良襯衫、眼罩蛤蟆鏡是當時時尚青年人的經典著裝。一時之間,一群大膽追求時尚、彰顯自我個性特立獨行的人出現(xiàn)在中國的大街小巷中,成為最早的時尚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