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一定,天有不測風云,誰也不能準確預料明天會發(fā)生的事?!?/p>
“……”
柯彥夕還欲逗她,卻在轉瞬間看見她的眼睛黯淡下去,便又一次毫無原則可言地說道:“但暫時會維持現(xiàn)狀?!?/p>
“暫時?多久?”
“很久,我向你保證?!?/p>
“那簡直太好了!”她拍掌。
他知道她意有所指,亦是知道她心中所怕,但他從未選擇點破,仿佛這就是兩人之間的默契。
他們都在說著可有可無的話,卻都從這可有可無的話中讀懂對方,彼此比賽。在無關勝負的路程上追逐,為的僅僅是比對方更快地明白心事。
這一習慣,一直延續(xù)到后來的許多日子里。寥寥數(shù)語,一舉一動,他們培養(yǎng)著彼此之間的默契,這是平淡日子里他們唯一與眾不同的地方。
從葬禮回來之后,柯彥夕將所有的畫具都收拾起來,一并鎖在偌大書房的一個暗格里。既然選擇當下的活法,他便無法再做回原本的自己,索性丟了忘了,重新開始新的旅程。
人之所以選擇逃避,是為了能活得更好。
他時常無意識地向江子衿灌輸知識,鼓勵她做一切有關于藝術的嘗試,尤其是培養(yǎng)她對繪畫的興趣。但江子衿顯然不夠領情,與繪畫相比,她更加熱衷于音樂,買回鋼琴的那一天,她簡直高興壞了,坐在鋼琴椅上怎么也不肯下來。
柯彥夕在她的樂譜上無意中翻到一幅莫奈的名作《睡蓮》,伴著她手下靈動的音符,他講著故事。
“這是莫奈的畫,告訴過你的,可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