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臘人:愛琴海岸的奇葩》克羅同的法烏羅斯(2)

希臘人:愛琴海岸的奇葩 作者:(美)羅伯特·柯布里克


對這個不尋常的距離或許可以做這樣的解釋,古代跳遠運動員采用的是手拿重兩磅或更重的重物(halteres)的方法。他們試圖用這樣的方式使重物與跳躍相協(xié)調:在跑過一小段后,選手在跳躍的瞬間將重物前擺,然后猛地向后擲出以給自己增加動力。重物這時被丟棄,完成余下的跳躍不需要它們。興起用重物的觀念是很奇怪的,因為它們似乎干擾了運動員正常的跑動和跳躍節(jié)奏,但是我們必須知道,這項賽事也是發(fā)源于軍事訓練。這種實踐可能源于一種訓練技巧,這種技巧是為了幫助士兵適應在戰(zhàn)場上手握武器時能有效的跑跳。

完善這一技巧無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運動員的跳躍是只有站著落在沙坑中才算數(shù)的,這進一步證實了這項賽事的軍事背景。如果士兵跳過了障礙物卻后背著地,這在戰(zhàn)場上的生存幾率是很小的。后來,這種練習就成為了一種競技,負重訓練依然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F(xiàn)代運動員重現(xiàn)古代的跳遠技巧是困難的,很可能是因為手拿重物的方法與他們所采用的訓練方法相反。然而,對于古代運動員來說,這項賽事不能脫離重物而存在,多年的訓練使后者與身體運動達到完美的結合。在古代賽事背景下,重物明顯是有效的——但是這重物還是不能推進任何人達到,哪怕是接近15.2米的距離或更遠。

還有人說,古代跳遠更像我們今天稱為三級跳遠的賽事,法烏羅斯和基奧尼斯是用這種方式成就難以置信的成績的。可是沒有有說服力的證據(jù)能證明古代存在三級跳遠。即便它的存在可以被證明,這個距離還是很離奇,因為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直到1960年也沒有三級跳超過法烏羅斯的16.8米的。浪漫主義者會滿足于古代運動員可以等同甚至超越現(xiàn)代運動員這種解釋,但這種觀點不切實際。那時運動員的身材比現(xiàn)在矮小,他們的訓練技巧也要低級得多,而且像法烏羅斯這樣的人和他當時的對手相比是否有競爭力都值得懷疑。另外,如果負重跳在單跳中都會引起麻煩,在三級跳中成功操作它們更是根本不可能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