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習慣的力量》靈性成長:習慣讓精神豐滿(4)

習慣的力量 作者:(美)查爾斯·杜希格


正是這種模式推動了蒙哥馬利縣公共汽車抵制運動,而沃倫在不知不覺間復制了這一切,當然他是反過來做的。蒙哥馬利縣的抵制運動始于認識羅莎·帕克斯的人,等到社群的弱聯系促使大家參與時,運動已經變成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示威。在馬鞍峰教會,則是反過來的。人們是因為社群的歸屬感和教友之間的弱聯系而被吸引去教會的。在加入教會后,他們便組成了由鄰居組成的小組,就像培養(yǎng)皿一樣,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培育出強聯系,這樣人們的信仰就會變成他們社會經歷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過,創(chuàng)造這些小群組還不夠。沃倫問大家在別人的客廳里都討論了什么話題,他發(fā)現他們討論《圣經》以及祈禱的時間只有10 分鐘,剩下的時間都在聊孩子或者八卦。然而沃倫的目標不僅僅是幫助人們結交新朋友,而且要建立起有忠實信仰的社群,鼓勵人們接受基督的教導,并且讓信仰成為生活的核心。他的這些小群體創(chuàng)造出了強聯系,但卻缺少人指導,這讓它們變得和喝咖啡閑聊的集會沒有區(qū)別。這些小組沒能滿足他心中的宗教期望。

沃倫回想到麥加夫蘭,他的理念是如果能夠教會人們養(yǎng)成基督徒的習慣,那么他們就會像基督徒一樣生活,而不需要不斷地指導與照顧。沃倫不可能挨個指導每個小組,他沒辦法讓這些小組的每一次對話都集中在基督而非聊最新的電視劇方面。

但是他發(fā)現,如果讓人們養(yǎng)成新的習慣,他就不用事必躬親了。那樣的話,大家齊聚一堂時,會本能地討論《圣經》,一起祈禱,踐行自己的信仰。

沃倫設計了一系列教會上課和小組討論時可以進行的活動,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教友們養(yǎng)成新習慣。

馬鞍峰教會課程手冊中寫道:“如果你想具有基督一樣的秉性,你就要培養(yǎng)出基督擁有的習慣,我們所有人都是有習慣的……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你改掉壞習慣,養(yǎng)成能夠讓你成長得像基督的習慣?!泵恳晃获R鞍峰教會的成員都被要求在“成熟圣約卡”上簽名,保證會遵循三大習慣:第一是利用每天靜下心來的時間反思與祈禱,第二是上交個人收入的10%,第三是參加教友小組。讓大家養(yǎng)成新習慣成為了教會的工作重心。

沃倫跟我說:“一旦我們這樣做,靈性成長的責任就不在我肩上了,而是由你們來承擔。我們已經給了你們方法,不需要去指導們你,因為你們正在指導自己。這些習慣變成了人們新的身份,這樣一來,我們只需要提供支持,然后放手讓你們去發(fā)展?!?/p>

沃倫發(fā)現他可以像小馬丁·路德·金讓抵制運動越變越大一樣來拓展教會, 做法就是將強聯系和弱聯系結合起來。將教會轉化成一場運動,要讓教會的規(guī)模達到兩萬教友和數千牧師,這就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使這種拓展自發(fā)地進行下去。沃倫得讓大家養(yǎng)成帶著信仰生活的習慣,并且這種習慣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聯系而形成的,而是因為他們自身形成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