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啊,我年輕的時候也這樣?!别B(yǎng)母安詳?shù)卣f,她理解她。
劉嘉玲還在瘋狂地尋找,張曼玉已經(jīng)沉靜下來。
最后一個鏡頭,梁朝偉以小流氓的形象出現(xiàn):修指甲,裝錢煙,疊手帕,梳那縷頭發(fā)——又是一個阿飛。
山的那邊也許一無所有,但還是想去看看。至少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前的一分鐘他們都記住了,并且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張國榮身上有一種屬于過去的幽怨和屬于現(xiàn)代的任性,這種特性恰好契合了六十年代的慵懶、頹廢、揮霍和迷失。阿飛的迷失暗合了整整一代人無根漂泊的迷茫心情,他決絕地走出棕櫚叢林的背影浸透著倔強的悲哀和命運加諸的無奈。張國榮的表演是流動的、紛繁的,他深入人物內(nèi)心,并將自己的血肉融入其中,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含有阿飛處于各種關(guān)系里的潛意識因素,他的動作是循著內(nèi)在邏輯連續(xù)進行,而不是在某個場景只說出某句臺詞。
《阿飛正傳》的成功令王家衛(wèi)一夜成名,也令張國榮榮獲影帝稱號。《阿飛正傳》在香港電影第十屆金像獎中獲得五個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dǎo)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shù)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