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萊伯維茨的贊歌》第一章(9)

萊伯維茨的贊歌 作者:(美)小沃爾特·M.米勒


弗朗西斯想要把朝圣者找到的石頭放回原處,如先前一樣塞住洞口,但由于洞口周邊的石頭都稍稍移了位,這塊石頭無法像之前那樣如拼圖般緊緊嵌入黑洞。另外,他的庇頂棚依然缺塊核心楔子。朝圣者說得沒錯:這塊石頭的大小和形狀看起來很可能合適。思慮少頃,修士就抱起石頭晃晃悠悠地回到庇所。

石頭恰好堵上了洞口。他踢了一腳這個新楔子,看它是否結(jié)實。結(jié)果這一層十分契合,只被踢偏了幾寸。朝圣者留下的記號在挪動石頭時有些模糊了,但還是可以臨摹下來。弗朗西斯修士把燒黑了的木棍當(dāng)做筆,認(rèn)真地將這些記號描畫在另一塊石頭上。等到了安息日,謝洛奇副院長巡視齋戒處所時,就可以問清楚這個符號有什么意義,到底是祝福還是詛咒了。異教符號是被禁止的,但這個見習(xí)修士實在好奇,至少也要知道睡覺時,懸在頭頂石頭上的符號是什么意思。

正午烈日當(dāng)空,弗朗西斯繼續(xù)勞作,可腦袋里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己注意那個黑洞——那個神秘、令人驚悚的小洞——里碎石簌簌作響時,地下傳來隱隱約約的回聲。他知道身邊這個廢墟歷史悠久,也知道自古以來,有一代又一代的修士和異鄉(xiāng)人經(jīng)過這里,有人在此地搜集大塊的石頭,有人砸碎大塊的石柱或石板以獲取一塊塊古老的金屬。那些金屬被古人奇妙地嵌入石頭中,而他們的那個年代幾乎早就被這世界遺忘了。人類的活動一點一點地將古跡磨蝕成了如今的斷壁殘垣,散亂石堆。人為破壞致使古跡面目全非。傳統(tǒng)上,人們將這些廢墟歸為史前文明,而修道院的建筑師依然能夠覺察并指出一處處高層建筑的廢墟,這讓他無比自豪。廢墟內(nèi)部還隱藏著殘留的金屬塊,只要有人愿意費心敲開足夠多的石頭,就能夠找到。

修道院本身就是由這些石頭建造的。幾個世紀(jì)以來,石匠們在此的采石工作從未停止過。如果這樣還能留下什么古跡,弗朗西斯想這真是天方夜譚了。然而,他確實從未聽人提過這里的建筑有地下室或地底房間。他最后想起建筑大師明確的結(jié)論,即通過多角度觀察,此地的建筑多為倉促建成,沒有扎實的地基,大部分建筑都直接建造于石板路面上。

庇所臨近完工了,弗朗西斯修士又冒險回到黑洞旁,站著向下望去。修士始終甩不掉沙漠居民的諺語:避光之處,必有異物。雖然洞中現(xiàn)在沒有寄居者,明天天亮前定然會有生物鉆進(jìn)去。再者,就算洞中有異物,白天去探索一定也比夜里安全得多。不過環(huán)視周邊,除了自己、朝圣者和狼的腳印,似乎沒有別的蹤跡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