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位子決定腦子,看似淺顯,卻是不二真理。無奈,我們的先人慮不及此,往往只知道責備昏君誤國,卻從不曾唾棄君位之為虐。數(shù)千年來,我們所做的,盡是舉天下以待一人。自夏商易代至今,我們一路走來,一部二十五史,多少王朝更迭,卻始終未能走出尋找開明君主的單一政治演進模式。
自《尚書·多方》始,便有“天惟時求民主”的說法,意思是老天爺不會只眷顧一家一姓之天下,而隨時可能終止一個王朝的民眾代理資格。晉國的史墨說得更為透徹:“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保ㄕZ見《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我們的文化,對成功的造反大都推崇備至。董仲舒說:“故夏無道而殷伐之,殷無道而周伐之,周無道而秦伐之,秦無道而漢伐之。有道伐無道,此天理也,所從來久矣?!保ㄕZ見董仲舒《春秋繁露·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每逢末世,我們便希望一位不世出的明主降世,解民于倒懸。解民于倒懸的失敗者,則被目為盜匪,“成王敗寇”一語即來源于此。
這樣的說法到了二十世紀中葉,有了完全相反的解釋。那些成功的造反者,大多成了受譴責的對象。他們黃袍加身之時也是革命變色之日,仿佛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被他們打倒的舊勢力的幫兇,“跑到人民的對立面去了”。
村干部劉邦(劉邦曾任大秦朝治下的泗水亭亭長?!妒酚浾x》說:“秦漢,十里一亭,十亭一鄉(xiāng)。”秦代的亭,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村。)出差到首都咸陽,目睹始皇帝出巡時的盛大威儀,艷羨道:“大丈夫當如此也?!保ㄕZ見《史記·高祖本紀》。)破落貴族子弟項羽則說:“彼可取而代也。”(語見《史記·項羽本紀》。)
從未來兩位革命領袖的話里,實在看不出絲毫救民于水火的豪情壯志,有的只是對皇權的羨慕和難以壓抑的政治野心。得知革命領袖們的最初志向,普天下盼翻身得解放的小百姓或許會失望,但太史公直筆下不加處理的領袖語錄,是領袖們真情流露的大實話。
始皇帝的赫赫威儀非但未能震懾住造反者的覬覷之心,反倒引燃了他們的欲望,實在是個絕妙的諷刺。
項羽出身楚國貴族,起事時打出光復楚國的旗幟以廣招徠,立了楚國王族之后心為懷王,尊為“義帝”。革命目的一達到,旗幟便成了扎眼的釘子,越是大放光芒越是扎眼,懷王心之死也就無可避免。最終,項羽假手下之手,“沉義帝于江”。
與項羽爭天下的劉邦慣會假戲真做,人棄我取,就順勢打出為懷王心復仇的幌子起兵。劉邦布告諸侯:“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fā)喪,諸侯皆縞素。悉發(fā)關內兵,收三河土,南浮江漢以下,愿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p>
項羽對劉邦的伎倆心知肚明。有一次兩軍對壘,心直口快的項羽對劉邦說:“天下混亂不堪,幾年不能平息,都是因為你我二人之故。我要跟你單挑,決一雌雄。不要再因為我們兩個人,使百姓們白白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