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 賈樟柯還忍不住要說:“《站臺》是我最心痛的”。因為在二○○五年前他的電影不能在國內(nèi)公映,他那會兒心里的感受雖說不是委屈,但就是有個事要解決掉它,有個山要把它翻過去。有時候會難受,但是會被創(chuàng)作的樂趣沖淡。
為了能讓電影在國內(nèi)公映,賈樟柯沒有做過妥協(xié),但做過努力。他曾說過:“今天反省起來,……我覺得《站臺》是我最心痛的?!墩九_》當時如果能夠公開拍的話,相信比現(xiàn)在好多了。那個原劇本我寫得特別有意思,非常多的人生活在很多公共行為里面。比如說,我原來開頭不是演出,是春天,在一個山坡上,許多機關干部在種樹,接下來是卡車在黃昏的時候,一卡車一卡車把人拉回來。這些場景你最起碼要組織10卡車的干部,怎么組織那么多的機關干部呢?沒有公共資源幫助,我那時候根本沒辦法。這部電影如果有這些東西,會顯得更強,不貧血。這種遺憾每部電影都會有。”
西川是著名詩人、翻譯家,他在《站臺》里出演文工團團長徐燕京,這也是重要的角色,當年一月、四月他曾經(jīng)兩隨賈樟柯的《站臺》赴山西汾陽,投入拍攝工作。他在接受我的采訪時,對賈導的人文關懷精神評價頗高,嘖嘖稱佳。
西川首先回顧了與賈樟柯結交的過程,他是在詩人歐陽江河家里認識賈樟柯的,談得很投緣 ,就這樣他們成了好朋友。在西川印象里,賈樟柯拍電影時,事先有一個大概的腳本,在片場則有所發(fā)揮,因此,電影的偶然性隨處可見。西川記得《站臺》起初約有9小時,后來賈樟柯又把它壓縮成3小時。
《賈樟柯:FROM 文藝范兒TO新生代導演》讀書網(wǎng)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