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款手機只賣39. 99美元,為該手機買一塊額外的電池卻要59. 99美元?(谷天心)
在有些地方,要是你跟移動運營商Verizon簽一份為期兩年的合同,該公司就會以39. 99美元的超低價,賣給你一部摩托羅拉V120e型手機。但要是你想給這部手機多買一塊電池以備不時之需,那就要出59. 99美元。為什么備用電池賣得比手機本身還貴呢?
手機使用的可充電鋰電池,制造成本很高。所以,更叫人好奇的問題大概應該是,為什么手機賣得這么便宜。答案藏在移動運營商獨特的成本結構當中。這類公司的大部分成本,是與鋪設網(wǎng)絡有關的固定成本——修建基站、獲取相關執(zhí)照等。這些成本,和廣告支出一樣,不會隨著他們提供的服務量而發(fā)生變化。不管移動運營商花多大的功夫吸引顧客,這部分成本始終不會消失。
假設說一般性服務合約的月費是50美元。那么,每有一名顧客簽合同,公司每年可多得600美元收入,而成本并無顯著增加。所以,移動運營商很希望多招攬顧客。
手機和無線服務是高度相關的東西。經(jīng)驗表明,提供特價手機,是吸引新顧客的一個有效手段。因為訂貨量大,移動運營商可以跟諾基亞、摩托羅拉和其他手機制造商談判,爭取極優(yōu)惠的價格。很多移動運營商向新顧客報出的手機價格,比他們的進價要低,還有些運營商甚至提供“免費”手機。但就算運營商向摩托羅拉買手機花了100美元,只要顧客跟他們簽下合同,支付一年600美元的通信服務費,這筆買賣還是很劃算。
反過來說,賣特價電池,卻不是吸引新顧客的成功手段。(這沒什么奇怪的,畢竟大多數(shù)人大多數(shù)時候都用不著多塊手機電池。)所以,移動運營商發(fā)現(xiàn),手機賣得比電池便宜的做法有利可圖。
為什么印度高層建筑里最貴的房間在靠上的樓層,而低層建筑里最貴的房間卻在靠下的樓層呢?(潘卡·班得拉尼)
在孟買的高層公寓大樓,一間公寓的月租費,隨著樓層的升高而加價1%~3%。假設公寓在20層,就比15層貴15%~45%。可是,在4層以下的公寓樓,情況卻恰好相反。1層和2層的房間,比3層和4層的房間貴得多。為什么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