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干法》工作造就人格(2)

干法 作者:(日)稻盛和夫


對他們來說,勞動是獲取生活食糧的手段,但同時又是磨煉心志、修煉人格的手段?!俺錾墓ぷ魑ㄓ谐錾娜瞬拍芡瓿伞?,這種簡樸卻切中肯綮的勞動觀在原始社會中普遍存在。

而在給人類帶來近代文明的西方社會里,從基督教思想起源,“勞動乃是苦役”這個觀點相當(dāng)普及。這一點在《圣經(jīng)》一開頭的亞當(dāng)和夏娃的故事中就表達(dá)得十分清楚。

他們是人類的祖先,因為偷吃了上帝禁食的果實,被趕出伊甸樂園。原來在樂園里他們不需要勞動,但遭放逐后,為了得到食物,他們不得不懷著痛苦的心情開始勞作。

在這個眾所周知的故事里,人們是為了抵贖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勞動”這種懲罰。于是勞動在人們的意識里成了一種負(fù)面的、否定的形象。

也就是說,對于歐美人而言,勞動本是一種充滿痛苦、讓人厭惡的行為,因而產(chǎn)生了近代的勞動觀:工作時間應(yīng)該盡量縮短,工作報酬應(yīng)該盡量增加。

然而在日本原本不存在這樣的勞動觀。不僅如此,過去的日本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yè),總是從早到晚辛勤地勞動。他們認(rèn)為勞動雖然艱辛,但卻能帶來喜悅感、自豪感,并能讓人明白生活的意義,勞動是高貴的行為。

有許多優(yōu)秀的工匠,只要專心磨煉技能,制造出賞心悅目的產(chǎn)品,他們就會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充實;因為他們認(rèn)為勞動是既能磨煉技能又能磨煉心志的修行,他們把勞動看做是自我實現(xiàn)、完善人格的“精進(jìn)”的道場??梢哉f多數(shù)日本人都曾經(jīng)抱有這種有深度的、正確的勞動觀和人生觀。

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逐步西方化,日本人的勞動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是本章開頭所提到的,勞動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勞動是“必要之惡”。因而許多日本人把勞動看做一項單純的苦差事,甚至厭惡勞動,厭惡工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