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農(nóng)業(yè)真相》棉花配額之戰(zhàn)(2)

中國農(nóng)業(yè)真相 作者:臧云鵬


棉農(nóng)減少棉花種植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種棉花不掙錢了。

以江蘇省射陽縣為例來算筆賬:2011年籽棉每千克7.3元,畝均收入1409.3元(包括棉花良種補貼15元),而畝均成本卻高達1413.2元,二者相減,利潤為﹣3.9元/畝。就是說,一年忙到頭,一分錢不掙,一畝地還要虧進去三塊九毛錢。

那么如果改種水稻呢?2011年射陽縣種植粳稻畝均收入1955.1元,比種棉高出545.8元。如果扣除用工投入成本,種植粳稻的農(nóng)民每畝地可凈落1043元。

這樣一比較,誰還種棉花啊,肯定都改水稻了。

這樣算其實還不夠精確,怎么回事呢?因為沒把用工成本算進去。趙銀生是安徽省廬江縣同大鎮(zhèn)朱陳村的種棉能手,遠近聞名。他說:“種棉花比種水稻、玉米、小麥都費工,需要按時施肥、澆水、打藥、間苗、整枝、打杈,收棉花也只能靠人去摘,沒法機械化。一畝棉花需要25個工,現(xiàn)在的行情是每個工每天50元還得管飯,這樣算下來,種棉花一分錢都賺不到。相比之下,玉米、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機械化,只要幾個工就可以了?!崩钚蘖⒂∽C了趙銀生的說法:新鄉(xiāng)縣連雇工也很難找了,外地來的農(nóng)民工除了要求每天50元工資并管飯外,還要求每天加一瓶啤酒!住的地方也必須有空調(diào)。

廬江縣原本是水稻主產(chǎn)區(qū),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脫貧致富,縣里鼓勵農(nóng)民種棉花,因為水稻每畝地才掙幾百元錢,種棉花能賺1300元?,F(xiàn)在,水稻價格上去了,利潤提高到每畝1000元塊左右,雙季稻加倍,棉花的利潤只有1500元錢左右。

趙銀生說,2008年時他還種了14畝棉花,2009年減到了7畝,2010年再減到了5畝。

紡織企業(yè):棉價太高,不賺錢

農(nóng)民說:棉價太低,不賺錢!棉紡廠卻說:棉價太高,不賺錢!

同樣是不賺錢,原因正好相反,這是怎么回事?

其實,棉紡廠所說的“棉價高”與農(nóng)民所說的“棉價低”并不矛盾。農(nóng)民認為棉價低是就種棉成本而言,比如,我一畝棉花投入1000元,收入900元,棉價比投入低。棉紡廠認為棉價高是針對競爭對手采用的低價進口棉而言的,比如,我購買國產(chǎn)棉花是每噸15 000元,人家購買進口棉,13 000元/噸,我的棉價當然高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