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問題,與其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不如說是政治經濟問題。我們看到諸多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往往伴隨著關鍵的政治轉型問題,如20世紀80年代的韓國和90年代的墨西哥。
經濟危機?對這輪的經濟危機,無論是業(yè)界還是官方都習慣用“美國或者是歐洲發(fā)生的危機”來定義,并認為中國經濟的波動只是受歐美危機的影響而已。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就曾表示:“因為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當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經蔓延到了全球,并波及中國?!?/p>
如果上述觀點成立,中國所受的影響與歐美國家相比應該輕微得多才是??蓪嶋H情況卻恰好相反。數(shù)據顯示,自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作為危機發(fā)源地的美國,股市損失不足一成,倒是最先從危機中復蘇的中國,股市卻被攔腰斬斷。對此,很多人難免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既然當前的危機雖被稱為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可為什么我們的股市下跌得如此厲害?
為什么?對于這個疑問,本書作者韓和元給出的答案是“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已表明中國的經濟問題不只是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它與中國自身也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p>
軍事政治專家喬治 "弗里德曼所指出,造成當前中國經濟混亂的根源就在于“中國是沒有‘內部經濟’的國家”。他甚至據此而斷言“中國在以出口為主的結構和貧窮的沖突下,未來10年內將陷入‘危機’”。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國家,是哪些因素導致了我們高度依賴出口而沒有形成與之對應的“內部經濟”呢?
作者在本書中所給出的解釋是,這與我們所采取的發(fā)展戰(zhàn)略有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采取的是出口導向型競爭戰(zhàn)略,這一戰(zhàn)略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粗放式地使用資源,形成所謂的比較優(yōu)勢。這種發(fā)展戰(zhàn)略固然促成了過去30年,特別是最近1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但同時也為今天聚集了大量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我們高度依賴出口而沒有產生與之對應的“內部經濟”。
也正是由此產生了弗里德曼所指稱的中國必然崩潰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