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不缺少令人興奮的事:我打破了記錄,是自己吃飯的記錄。有一天,我同一位德國女士騎自行車下鄉(xiāng),去幫助農(nóng)民摘蘋果。在當時,城里人誰要是同農(nóng)民有一些聯(lián)系,別人會垂涎三尺的,其重要意義決不亞于今天的走后門。這一位女士同一戶農(nóng)民掛上了鉤,我們就應(yīng)邀下鄉(xiāng)了。蘋果樹都不高,只要有一個短梯子,就能照顧全樹了。德國蘋果品種極多,是本國的主要果品。我們摘了半天,工作結(jié)束時,農(nóng)民送了我一籃子蘋果,其中包括幾個最優(yōu)品種的;另外還有五六斤土豆。我大喜過望,跨上了自行車,有如列子御風(fēng)而行,一路青山綠水看不盡,輕車已過數(shù)重山。到了家,把土豆全部煮上,蘸著積存下的白糖,一鼓作氣,全吞進肚子,但仍然還沒有飽意。
“挨餓”這個詞兒,人們說起來,比較輕松。但這些人都是沒有真正挨過餓的。我是真正經(jīng)過饑餓煉獄的人,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我非常佩服東西方的宗教家們,他們對人情世事真是了解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在他們的地獄里,饑餓是被列為最折磨人的項目之一。中國也是有地獄的,但卻是舶來品,其來源是印度。談到印度的地獄學(xué),那真是博大精深,蔑以加矣?!八拦怼痹阼笪闹薪蠵reta,意思是“逝去的人”。到了中國譯經(jīng)和尚的筆下,就譯成了“餓鬼”,可見“饑餓”在他們心目中占多么重要的地位。漢譯佛典中,關(guān)于地獄的描繪,比比皆是。《長阿含經(jīng)》卷十九《地獄品》的描繪可能是有些代表性的。這里面說,共有八大地獄:第一大地獄名想,其中有十六小地獄:第一小地獄名曰黑沙,二名沸屎,三名五百釘,四名饑,五名渴,六名一銅釜,七名多銅釜,八名石磨,九名膿血,十名量火,十一名灰河,十二名鐵丸,十三名鉞斧,十四名豺狼,十五名劍樹,十六名寒冰。地獄的內(nèi)容,一看名稱就能知道。饑餓在里面占了一個地位。這個饑餓地獄里是什么情況呢?《長阿含經(jīng)》說:
(餓鬼)到饑餓地獄。獄卒來問:“汝等來此,欲何所求?”報言:“我餓!”獄卒即捉撲熱鐵上,舒展其身,以鐵鉤鉤口使開,以熱鐵丸著其口中,焦其唇舌,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