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正》失控的電車(2)

公正 作者:(美)邁克爾·桑德爾


然而,我們可以對那個在岔道上工作的人說同樣的話。他也沒有選擇要參與其中,他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在這失控電車事件中,他并不自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人們可能會辯解說,鐵路工人甘愿冒這樣的危險,而旁觀者則未必會如此。然而,讓我們在這里假設(shè),在緊急情況下犧牲自己以挽救他人的生命并不在這份工作的職責(zé)范圍之內(nèi);并且這個工人與橋上的那個旁觀者一樣,都不愿意放棄自己的生命。

也許這里的道德差別并不在于對受害者的影響—他們都會死亡,而在于作決定的那個人的意圖。作為電車司機,你可能會這樣為自己將電車拐向岔道而辯解:盡管你可以預(yù)見到在岔道上那個工人的死亡,但是你并沒有想要他死。如果運氣足夠好的話,那五個工人可以幸免于難,而這第六個人也能存活,這樣,你的目的仍然能夠達到。

然而,這一點在推人墜橋這一情形中仍然成立。你從橋上推下去的那個人的死亡,對你的目的而言并非不可或缺。他所要做的就是擋住電車,如果他能夠既擋住電車而又存活下來的話,你將會非常高興。

深入思考后我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兩種情形應(yīng)當依據(jù)同一原則來裁定。它們都涉及要故意選擇犧牲一個無辜者的生命,以防止一個更嚴重的損失。你可能僅僅是因為膽小脆弱—一種你應(yīng)當克服的猶豫—而不情愿將那個人推落橋下。用自己的雙手將一個人推向死亡看起來確實比轉(zhuǎn)動電車的方向盤更加殘忍,然而,做正當?shù)氖虑椴⒉豢偸禽p而易舉。

我們可以對這個假設(shè)稍作改變,以檢驗一下這一觀念。假設(shè)作為旁觀者的你,可以不伸手推就能使身旁的大個子掉進軌道;假設(shè)他正站在一個活板門上,你可以通過一個方向盤而打開這個活板門。不伸手推,便有同樣的結(jié)果。這是否使得這成為正當之舉呢?或者,這是否仍然比作為有軌電車司機的你拐向岔道在道德上更為惡劣呢?

要解釋這些情形的道德差別并非易事—為什么使電車拐向岔道似乎是對的,而將人從橋上推下就是錯的呢?不過,請注意我們在推理出兩者之間令人信服的區(qū)別時所遇到的壓力—如果我們推理不出來,那么就要重新考慮我們在每一種情形中對何謂正當之舉做出的判斷。我們有時候?qū)⒌赖峦评砜醋鍪钦f服他人的一種途徑,然而,它同時也是一種澄清我們自身的道德信念,了解自己相信什么、以及為何如此的途徑。

某些道德困境源于相互沖突的道德原則。例如,一種在失控電車故事中起作用的原則認為,我們應(yīng)當盡可能多地挽救生命;而另一種原則則認為,即使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殺害一個無辜的人也是不對的。當我們面對一種情形—其中我們要挽救一些人的生命就必須殺害一個無辜的人—的時候,我們便遇到了道德困境。我們必須弄明白哪一種原則更有說服力,或者更適用于這種情形。

另一些道德困境則源于我們不確定事情將如何展開。像失控電車這樣的假設(shè)的故事,排除了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遇到的選擇的不確定性。它們假定我們確切地知道,如果我們不調(diào)轉(zhuǎn)電車的方向盤,或不把那個大個子推下橋的話,有多少人會死去。這使得這類故事不能完美地指導(dǎo)現(xiàn)實行為,不過這也使得這些故事成為對道德分析有用的方法。通過懸置偶然性—例如,“如果那些工人看到了那輛失控電車并及時地跳開了呢?”—那些假想的案例有助于我們剝離出重要的道德原則,并檢驗它們的力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