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在靜坐中,一定獲得了很多他自以為有用的知識和感悟。有一天,王陽明突然從睡夢中叫了起來,聲音尖利,像被踩了尾巴的貓。當他的跟班被他驚醒,準備拿身邊的棒子抵御禽獸時,王陽明已經(jīng)跳躍著出了山洞,轉(zhuǎn)了幾圈后,就靜坐下來,喃喃自語道:是了!是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從前枝枝節(jié)節(jié)地去推求事物真是大誤。殊不知“格”就是“正”的意思。正其不正,便歸于正。心以外沒有“物”(物就是事),心上發(fā)一念,孝親便是“物”。淺近說來,人能“為善去惡”就是格物功夫?!拔锔瘛倍蟆爸轮?,“知”是心的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知孝,見兄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倘若“良知”勃發(fā),更沒有私意障礙,就可以充足他的惻隱之心,惻隱之心充足到極點就是“仁”了。在常人不能夠沒有私意障礙,所以要用“致知格物”一段功夫。去掉私欲恢復天理的“良知”,沒有障礙能夠充塞流行,便是“致知”,“致知”就意誠了。把心這樣推上去,可以直到“治國”“平天下”。
這就是心學史上近乎神跡的“龍場悟道”。
關(guān)于“心外無理”,《傳習錄》上有段文字,極為精彩。王陽明的學生徐愛問他:“朱熹說,道理都在事物中,所以需要去事物上尋找真理,這對嗎?”王老師說:“對個屁!在萬事萬物上去尋找真理,那就是把道義看成是心外的了。真理是心的本體,只要‘明明德’達到至精、至一的程度就是真理境界?!贝騻€比方,我們的“心”本身就是真理,或者說,它本身就有真理的成分。有些人傻乎乎地居然跑到外面去尋找真理,所以是很不對的。不過,王陽明仍然認為:“真理從來不會脫離具體事物,真理就在具體事物中?!闭б豢矗@又跑到朱熹那里了,其實,王老師的意思是:“真理只有落到具體事物上才叫真理,否則,它雖然也是真理,但沒有任何意義?!?/p>
徐愛說:“我覺得這事不靠譜。比如說吧,我對待父親要孝順吧,該怎么去孝順,必須要有一套規(guī)矩吧,那這個東西,我就應該在心之外學習,比如參加個孝順父母補習班?!蓖蹶柮鞔篌@小怪道:“哎喲,這就是問題所在。你想啊,你孝順老爹,難道是從老爹那里求得‘孝’的道理和規(guī)則嗎?你難道去問老爹,我該怎么孝順你嗎?那這就不是孝了?!ⅰ緛砭痛嬖谟谖覀冃闹?,自己的心要是沒有被私欲蒙蔽,就是天理,沒必要從外面再增添一絲一毫。憑著自己純潔的天理之心,流露到對待父親上就是孝?!币簿褪钦f,我們內(nèi)心里有“孝”這個東西,當它沒有被遮蔽的時候,我們流露到父親身上就是孝,而我們流露到朋友身上就是義。
徐愛又問:“您這么一說吧,我這心里敞亮多了,可還是有點小烏云。比如說,我的心真的流露到父親身上了,成了孝??墒?,有些禮儀,比如老爹要喝酒,我去買酒,老爹要撒尿,我扶著去撒尿。老爹晚上睡覺,我要請安,這些禮節(jié)還是應該學習一下的吧?!?